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节 盘点 (第1/2页)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四十五节盘点 北京紫禁城 时间很快的就到了八月份,北方的天气今年反常的连续高温,虽然这是一个没有温度计和温度概念的年代,但是作为后来人的林洲是知道的这样的温度足足的有三十九度了。这样的一个温度也许在二十一世纪并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没有温室效应的时代就是一个极炎热的天气了。 在如此酷暑的日子了,人的心情都是烦躁的,不过作为皇帝林洲却是要惬意的多了。 幸亏林洲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才子”,至少能够知道如何的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更惬意,俗话说:有钱就有能力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句话拿来套在林洲的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这几个月来也是林洲最自豪和骄傲的日子。高思齐在南方富庶之地所开的文味轩酒楼也是声名大振,继在南京、杭州、苏州、扬州、苏州、汉口之后又连续的在南昌、广州、泉州、岳阳等十五个大城开了分店。宫内所有的御厨们几乎都是被派到了各地去了,只留下了十几个来照顾着宫内的饮食。到七月底文味轩已经是成了整个大明朝的一个传奇式的商业奇迹了,就是连高思齐也是在商人中被奉为“高财神”,凭借的就是文味轩每个月高达四十万两银子的利润。 高思齐的成功本质上来说也是林洲的成功,他的许多在这个时代的商人看来惊艳绝绝的商业才华都是来自林洲当初的那本已经被酒店业行内人士奉为至宝的《文味轩商业营销疏》。而高思齐也是每个一段时间来到京城向皇帝汇报,遇到什么商业上的难题也会写成条疏经特殊的管道来请示他。所以说文味轩的成功也就是林洲的成功,用领先几百年的商业运作加上林洲根据时代特征所做的改良,自然是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土壤。可惜的是这样的成功还是只能够局限在南方数省,要是放在北方也许就是个失败了。 最令林洲高兴的当然是那个有可能跟淮盐、川盐三分鼎立的长卢盐场工程了,既然有了庞大的经济支持,在这个工程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令人咂舌的。这个时代的商人还是没有明白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所能带来的成本效益,也是没有明白投资的威力。大明的商人们还是信奉的滚雪球般的发展,对于投入再生产的动力没有太大的经历和信心。在长卢盐场沧州柳县的生产基地建设上林洲已经是把文味轩和江南制造每个月的利润全部的都投入了进去,到目前为止加上前期的投入,总计已不下两百三十万两银子了。 而长卢盐场主事杨林三也是汇报了近期工程的进展情况,主体的建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盐场现在要做的只是外围的平整和扫尾的工作。就是连盐场将来的工作人员也是招募齐了,五千人的名额让芦苇荡中的那些人着实的是疯狂了一把,大家都是冲着盐场的高薪而来的。在原来的荒滩上也是按林洲的意思兴建了三个规模庞大的城镇,足够的容纳三四万人在那里生活。当初参与建设的那些流民们也并没有因为盐场的完工而失业,他们又被派去整治那个据说是千古一业的大工程去了,这也是林洲未来规划中最重要一环的黄骅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加上从山东等地找来的民工,总计四万多人打着北直隶衙门的旗号在那里辛勤的奔忙着。只不过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么大个码头,只要是有口饭吃他们也是不会去打听的。 长卢盐场的试生产工程也是伴随着工程的结束而开始的,这个盐场也是带动到了周边一系列的其他商业的繁荣。从杨林三近乎顶礼膜拜的言语中林洲多少的能够感觉出来一点,那些个被自己从低贱中所提拔的工匠们几乎是家家都把自己牌位放在最尊贵的那边,日日的跪拜焚香。正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让这些本来被人认为是低贱行业的工匠们扬眉吐气、光宗耀祖起来,他们的地位也是随着工程的完结顿时的水涨船高了起来。幸亏林洲早早的就预见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工匠们所签订的契约中做了规定,才让那些前来挖墙脚的武功而返。 蒯允征在滦州的水泥工场也是办的风风火火的,建成的第一个月就达到了盈亏的平衡点,次月就有了些许的利润。水泥的功效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好最快捷的建筑用粘合剂,方便高效的使用方法很快就征服了当地大批的富家豪门,他们无疑成为了水泥产品跟好的推广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任何的新事物都是昂贵的,水泥产品也是不例外。在没有大规模生产方式诞生的时代,水泥的生产成本决定了起价格必然的让一般人难以承受,幸亏有林洲的支持长卢盐场才能够全部的都是使用水泥来做粘合剂的,这也是加快了盐场的工程进度。滦州的水泥工场也是依托着滦州地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不断的在扩大生产的规模,煤矿也为水泥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使得水泥的产量不断的升高。在蒯允征等一干工匠的努力下,他们已经完成了日产两万斤水泥的立窑的设计,正在努力的把设想变成现实。这也是最让林洲欣慰的事,他始终都是坚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勇于创新的民族,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创造辉煌的成就。现在这些工匠们已经让林洲很惊喜了,他们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粗略的设计而创新出更大的水泥立窑,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林洲也是通过蒯允征的手重奖了参与的工匠们,两万两的银子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分到每个人手上也是足有千两之多。 所有的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每个月都有各个工程的进展情况通过东厂和锦衣卫的渠道放在自己的手上。对于各个工程的进展情况林洲也是能够做到了如指掌,也使得林洲能够最快的调用手中的资源对各个工程进行协调。盐场的工程也已经快要完工了,目前最大的资金流向就是黄骅港的建设了。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黄骅港虽然总体的资金需求是庞大的,但是分解下来每个月的资金需求却是不多的,每个月来自文味轩、江南织造、滦州水泥工场、煤场等地的银子足够黄骅港的建设需求了。现在林洲所要考虑的是一旦长卢盐场投入生产所产生的资金该投入的方向。 在八月酷热的天气里,林洲惬意的躺在自己设计的躺椅上,悠闲地想着一个月后庞大的资金安排。有时候钱多了也是一种麻烦,即使是当皇帝的也是不例外。从内宫计司的统计来看一旦盐场转入正常的生产后,每个月所能够产生的利润足有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这样的收益完全是万历七年朝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长卢盐场一年的利润就是朝廷财政的四倍之多,这是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成绩。不过对于这样的收益林洲看来还是不够的,就是连三百多年前的大宋也是比不上的,要知道南宋只是凭借着江南的半壁江山,一年的财政也有一亿多贯,合着一亿多两的银子。相比较而言现在的成绩简直小儿科了,纵观有明一朝这个长卢盐场的利润也是盖过了任何一个皇帝当政时期的财政收入了。林洲心里对于这个成绩多少也是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