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兴大宋_第28章 寿宴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寿宴上 (第1/2页)

    寒秋将至,万物待枯,千里江山,一片金黄。

    朝堂之上,宋真宗端坐龙椅之上,满面红光,威严庄重。而那些飘散的白发和深深的皱褶却出卖了他的老态龙钟之状。

    朝堂之下,众臣子耸立殿堂两侧,举头北望,激动异常,放眼望去,满堂君臣垂垂老矣!

    宋真宗和他的臣子们,用一身的心血,将大宋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走上富强之路。虽然也有宵小之辈从中作梗,但大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赵恒一生,临危受命险中登基,勤俭节约创咸平之治,被逼无赖签澶渊之盟,最终造就了大宋的经济繁荣,人文鼎盛,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在武备方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宋真宗和他的臣子们都老得差不多了,他们的时代也即将过去。

    赵受益站在朝堂之下,看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父亲,不仅升起一阵阵悲凉。虽然他作为父亲也许不是很好,但他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这个国家之上,这是无话可说的。此刻的他明知历史的走向,就像拿到医生的癌症通知书一样,看着自己的父皇走向生命的终点,却是那么的无助……

    同样年老的宦官吴诚如同往日一样扯着嗓子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赵受益看着年老的宋真宗,似乎下定了决心,随即出班上奏:“启禀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准奏!”宋真宗看着自己优秀的儿子,也是老怀安慰。

    “父皇,您大寿将至,儿臣希望能够为您主办此次寿宴,请父皇恩准!”赵受益诚恳的对宋真宗说道。

    “皇儿有此小心,甚好!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宋真宗意思意思的向诸位大臣问道。

    “太子殿下,仁孝有佳,实我大宋之福,臣等无异议!”众臣也不会再人家儿子表孝心的时候出来捣乱。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今年就交给皇儿来办吧!”宋真宗作了最后的拍板。

    “儿臣领命!”赵受益说完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下朝后,赵受益找来礼部侍郎开始商量筹办寿宴。

    “谢爱卿,两月后就是父皇寿辰了,咱们得抓紧时间商讨一下这个寿宴的筹办。对于这方面,吾相信爱卿甚是精通,以后得有劳爱卿了,还望不吝赐教。”赵受益带着礼部侍郎谢努熙来到自己的书房。

    “承蒙殿下抬爱,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为殿下排忧解难。”谢努熙谦虚的回道。

    “嗯,那本王就先行谢过爱卿了。吾是这样想的,宫廷歌舞和礼仪方面就烦劳爱卿了。至于寿宴的风格方面就由本太子来负责,爱卿回去合计合计,咱们过几天再碰个头,商议一下吧!”

    “微臣遵命!”谢努熙也是个直肠子的角色,说做就做,回去就急忙召集人手开始商议。

    赵受益来到窗口,看着窗外风景,思绪却飞到了别处。

    “父皇一生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纵观他位的二十五年,治理有方,国家的统治日益坚固,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历史上也享有‘咸平之治’的称号。不过在对外政策方面也体现了他仁慈之下隐藏的软弱,这样造就了带有屈辱性质的‘澶渊之盟’。要说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晚年误用人才,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同时又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赵受益想着宋真宗的一生所作所为,感慨颇多。纵观中国历史,诸多明君在年轻时都勤政爱民,到了晚年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过客观来讲,宋真宗时期还是整得不错的。冶铁工艺的进步,铁制农具日益普及。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几乎翻了一倍。同时还引进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这在作为农业国家的宋朝来说可是了不起的进步。除了农业以外,在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蓬勃发展。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其名头至今仍享誉海外。

    为了给宋真宗的一生画上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也给自己良心一个交代。赵受益决定给宋真宗办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

    古代宫廷宴会说实在的确实很无聊,说来说去无非那么两三个流程,送礼,赐宴,看歌舞。再加上宋真宗历来节俭,大家伙也不敢海吃海喝,也就更没啥好玩的了。

    赵受益找来御膳房大总管安排宴会菜品事宜,并且亲自学习了面条做法。朝中大臣们整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山珍海味估计是吃腻了,所以他决定搞个烧烤自助餐的形式。于是他又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厨艺知识传达给了御膳房的厨师。

    针对宋真宗和大臣们的年纪都比较偏高,赵受益选择的菜品几乎都是易食易消化的食物。为此,他是跑遍了汴梁成大街小巷,不辞辛劳。同时考虑到宴饮酒水对身体不利,他还临时赶制了一些果酒备用。

    常言道,吃喝玩乐,这吃喝差不多了,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