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1927_第六十六章 兼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兼职 (第2/2页)

等情重装备都出现在了报价单上。

    各种口径的枪械不算好坏的话凑个6~7万那是小意思,这批装备扔到任何一个军阀手里都能轻松拉起几个高规格的西式步兵师,实力翻着番的暴涨。狼多rou少,被从天而降的rou饼砸晕了脑袋,在恢复了对外通讯后济南的电报局业务简直是忙到爆。在军火刺激的红了眼睛的各方军阀,在经过一番凶残的隔空厮打后,终于确定了最终的订购份额。以眼下的西北军为例,由于没有翁定的军火渠道和兵工厂,西北军下辖各支部队普遍是冷**混搭装备。鬼头大刀和汉阳造、老套筒一起成规模的装备部队,算上前清时期巡防营遗留下来的单打一,都做不到一人一杆枪,这批质优价廉的军火有多大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经过一番凶残的厮打后,最终确定了各自采购份额的军阀们大笑着完成了这单皆大欢喜的生意。就连原本被排挤在剧本外的川军都凑热闹的买走了一批成色不错的汉阳造和圆头弹,用来扩充军备。用一批自己用不上的二手军火顺利的换到了巨额军费的蓝兰,在随后狂笑着单刀直入的的去找自己的小男友报喜。而面对着足够再扩编一个整编步兵师的横财,大惊失色的曼施坦因觉得这位执掌着情报部的强气御姐或许一个人就能顶上一个中兴工业园区的产能。

    经过这么一单皆大欢喜的生意,虽然碍于光头的关系明面上大家的关系依旧不咸不淡,但是私底下对于这单生意大为满意的各方豪强们对于新近崛起的秦漠都生出一种“这是我哥们”的感觉。虽然明面上作为南京政府代表的特使依旧在单独晾在一片,被连续打脸的光头更是私底下咒骂着要收拾一下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瘪三。但是私下里惦记着下一笔买卖的豪强们,私下里拉拉关系、塞塞红包的可不在少数,毕竟能低价买到物美价廉的枪弹可比炮党吵吵嚷嚷的口号来的实在。等到光头后知后觉的发现有这么大一块肥rou的时候,纷涌而至各路好枪已经连汤带水的瓜分的一干二净。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看着想来不和自己一路的晋绥军、西北军和桂军低价买进了一批快枪和火炮,损失惨重的光头狠狠的给秦漠记上了一笔。距离历史上的蒋桂战争的爆发还有一年的时间,距离中原大战的爆发还有整整两年的时间,整个军火交易几方都默契的将扛着中央大义的光头撇在一边,摆明了是要坑爹的节奏。以南京政府内部混乱、松散的体系,按照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原则,成功的埋下了一颗种子。至少在明年中东路事件爆发的时候,不会被身后的南京方面从背后捅上一刀。

    “本为救国而来,今救国志愿未偿,决不忍穷兵黩武。爰整饬所部退出京师。。。。。。”

    1928年6月21日,比平行历史上晚了半个多月后老张终于公开通电发布了著名的《退关通电》。从头到尾始终处于被动位置的南京政府,终于赢得了名义上的胜利。面子上好歹能混过去,终于等来了久违的好消息,作为炮党喉舌的《中央日报》再度开足马力的将一切功劳都归功于光头的英明领导。溢美之词跟不要钱一样拼命的往上贴,至于老张将安国军大元帅印、旗,以及“国wu院”的印信和外jiao部的重要档案全部等重要文件和材料,这些无节cao的媒体人从上到下的选择了无视。至于实际上和南京政府没有一毛钱的华北地区,更加和他们无关。虽然只是名义上的统一了全国,但是这也是革命领袖领导下,炮党有史以来革命性的伟大胜利!在rou麻的吹捧之余自然也没忘记了标榜一下南京政府在政治上的地位。被夹在火上烤的光头也只能咬牙切齿的借驴下坡,捂着被抽肿的脸颊含糊的陪着着宣传,似乎之前丢下狼狈撤出济南的是别人一样。

    这年月还没有什么新闻管制的概念,再加上各国势力多年来对华的渗透,无论是之前的北洋还是现在的奉系和南京方面,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四面漏风的状态,毫无秘密可言。在这则通电发出后没多久,就迅速的被各家西方媒体所报道。满载着军火和士兵的军列匆匆驶离了北平火车站后,刚刚完成整编两个整编步兵师在军乐声中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北平。肩上的毛瑟98步枪安上了独有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寒光。数量庞大的轻重机枪和火炮,更是让多在暗地里的情报贩子了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再加上之前公开路面的美制M1917式装甲车,西方各国对于这支完全有本土黄种人(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组成的军队,所展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以及那些小至机枪大至飞机、火炮、战车等型号奇特的轻重武器。这些在西方陆军的武器库中找不到的奇特装备型号,武器的性能和来源都是吸引着西方情报和军政部门趋之若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这支几乎满身都是秘密的安国军部队,在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的前提下对于这支部队的进驻鬼佬们还是持欢迎态度的。而跟随着野战军一起进驻北平的,还有内务部队刚刚组建的一个下辖10000人的机动师,这支清一色的装备了半自动和冲锋枪的内务部队,专门应对日本在华北地区的浪人和特高科而设立。在一水的自动武器之余,对于侦查工作和城市巷战很是熟悉。4万多人的部队在军乐声中喊着嘹亮的口令浩浩荡荡的接管了这座千年古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