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主_第三十三章 政委制度的建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政委制度的建立 (第2/2页)

表示反对。至于考什么、怎么考,王远也拿出了方案。

    首先,要比试武艺。百夫长这种基层军官是要带头冲杀在第一线的,没有相应的武力值绝对不行,军候也是一样,因此一定要武艺高强才可以。王远的计划是进行全军大比武,前十名获得参与百夫长选拔的资格,同时还可以顺便把底下的什长也选出来。

    对于这一条,在座的都没有什么意见。一来本就有这样的传统,二来他们要推荐的人也都是卫队中的佼佼者,根本不必担心过不了这一关。

    获得参选资格后,就要考察指挥能力。军官不是士兵,光有武力就可以。军队的强大依靠的是组织、体系、纪律等多种因素,个人的勇武是微不足道的。军官的指挥能力,特别是中层以上军官的指挥能力,绝对比他的武力重要得多。因此,指挥能力也是必须要考的。

    王远给出的方案是实战演习。凡是武艺考试合格的,就各指挥一个百人小队,按照比武时的成绩,第一对第十、第二对第九……,如此两两之间进行捉对厮杀——当然,肯定不是用真刀真枪——其中成绩优异者就可以获得百夫长的职位。至于军候,则由王远在他们之中再行选拔。

    这个方法一出,顿时就有人不愿意了。海军校尉奥斯提亚立即就提出,这种方法对海军将士不公平,并列出了若干条理由。随后,军法官又跟着委婉地提出了几条反对的意见。不得不承认,这些意见和理由都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王远却并没有改变决定的意思。

    毕竟,要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个让方方面面都觉得满意的选拔方案,那不是王远可以做得到的。

    于是从不诈赌的斯通-耶罗校尉就笑了,毕竟他是职业军官出身,手下的亲信怎么也学到了两手。再不济,就是临时突击几天,想必也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说到底,也只不过是百人小队而已,对指挥能力谈不上有多高的要求。

    但是有些人就很不满意了,好在王远还有后续方案。

    首先一条就是增加官位。原本只有五六个职位,僧多粥少,大家自然要你争我夺。现在王远直接把职位增加两倍,这下子粥的分量足够多了,每个和尚都可以分到一点儿,自然就皆大欢喜,不需要再争来夺去的了。

    要和谐啊。王远觉得,这绝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手下们却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增加官位当然是好事,可是总共就只有十个百人小队,多出来的那些职位又往哪里摆呢?难不成要任命两名百夫长,让他们轮流指挥部队,就像罗马人干的那样?但是罗马人也只是任命两名执政官轮流指挥军团而已,也没疯狂到给百人小队也配备两名指挥官啊。

    “不不不,我可没打算过像那么干,难道你们以为我是傻子吗。”王远先是很不满意地使劲摇头,随后又略带得色地宣布道,“这个新增的职务叫做指导员,是我参照罗马军团的保民官,并结合了华夏军队的长史、从事中郎等职务,以及我自己的一点想法,综合考量设计出来的。”

    其实这些话都是鬼扯,指导员这个职务显然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某支军队,只不过这一点就不足为人道了。

    虽然设立指导员乃至更高级别的政委职务,需要有“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样一个基础和先决条件,而王远显然没有这样的基础。但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反正他也是挂羊头卖狗rou,并不是真的想要搞原版的政工制度。因此王远果断决定,上!

    现在形成制度,以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一直延续下去。要是等以后军队的规模扩大了,军官们也领会明白了监军是怎么一回事,到时候再想搞这项制度,那可就要麻烦得多了。

    至于现在嘛,由于卫队的层次实在太低,因此这些人还没有那个条件,去形成反感监军的意识,只是觉得能够增加职位是好事。再加上王远十分卑鄙无耻地故意模糊其词,让这些人误认为所谓的指导员,就是专门负责处理各种烦人的琐碎事务也就是打杂的,所以并没有引起在座这些人的警觉。

    虽然有些人觉得这个职位含金量不高,但不管怎么说,这好歹也是个官位啊。而且级别还是和同级军事指挥官一样高,也有一定的权力,总比大头兵要强得多了。于是最后在座的所有人全都非常高兴地赞同了这个方案,还交口称赞公子果然英明神武云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