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封家书半字空 (第2/2页)
听到这里,王远实在忍不住了,插话问道:“我们家和罽宾怎么会有亲戚关系呢?还有,罽宾国王怎么会是我们华夏人呢,这不是很奇怪吗?” “主公不要着急,听老奴慢慢讲来。”老太监不慌不忙地解答道,“主公您家不是和天朝的皇家是远亲吗,据说那位罽宾王的王后正是一位皇家女子,而且按辈分算起来应该是您的姑母。” 竟然是这么扯上的亲戚关系?王远听得目瞪口呆。卖糕的佛祖和三清祖师可以作证,虽然王远王子超同学他们家姓王,当今大新朝的天子也姓王,但两个王家之间绝对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 当然,如果硬要往上追溯祖宗八代,估计最后还是能够拉上亲戚关系的,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嘛。但这种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关系,平时一般谁会认可啊。对了,自己那个叫做王启年的侄子,该不会也是这样拉上亲戚关系的吧? “定下这桩亲事之后,曹辅仁都护要遣使回长安向天朝皇帝报告详细的战报和立功人员的名单。”老太监接着讲述道,“他同时表示,在报告中已经向朝廷说明了您叔叔帮助天朝打击罗马的功绩,并保证这样的功绩可以获得封爵了。” “您叔叔一直以来的夙愿您自然也知道,因此他一刻也不愿意耽搁,就派安东尼回来让您继位,他自己则和那位信使一道,向北直奔长安去了。” 原来是这样,王远暗想,这个消失的理由倒也还算合理。 “听说从罽宾国向北进入天朝距离虽然比较近,但是路途颇为险阻,也不知主公他一路平安过去没有。唉,真是何苦呢,那个爵位真有如此重要吗……”老太监说着不禁长吁短叹了一阵,王远也只好陪着他感叹了几句。
“至于罽宾王的情况,安东尼只是听您叔叔简略地提过一下,好在那位王子殿下一路上倒是有意无意间讲了不少。”感叹完了之后,老太监又接着说道,“据说那位陛下是前朝某位丞相的后人,当年天朝的太祖皇帝分封功臣,他的祖父也得了个伯爵的爵位,被封到了西域都护府。后来,……” 原来,王远那位未婚妻的祖父、未来岳父的父亲,乃是家中的次子,继承不到家业。于是成年之后就离家外出闯荡,希望自行创下一份家业。当他闯荡到罽宾的时候,刚好遇到安息国王冈多法勒斯派兵入侵,他经过思索之后毅然投入罽宾军中,并立下了许多功劳。 比起强大的安息来,罽宾无疑要弱小得多,当时眼看情况已经很不好了。这时候居然还有人主动来投,并立下了大功,论身世又是天朝的名门之后,于是当时的国王阿泽斯二世干脆就招他当了女婿。 后来在大新朝的介入和调解下,罽宾国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失去了包括高附城在内的大片西部国土——顺便说一下,这些地方后来又被贵霜从安息那里抢了过去,最后变成了大新朝的土地——但国家却总算是保住了,没有像另一个时空那样被安息完全吞并。因此那位祖父大人也就得以过上了幸福快乐的驸马生活,算是实现了当初的理想。 而那位未来的岳父运气就更好了,他年方弱冠之时就在家里的安排下到长安去学习和见世面,结果在那里被先皇的一位兄长看中,又招他做了女婿——听到这里,王远不禁暗想,原来他们家喜欢招女婿是有传统的。 随后又过了没几年,他那位国王舅舅又去世了。由于他舅舅没有儿子,连嫡亲的侄儿也没有一个,因此他这个外甥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当然,他舅舅的外甥倒是并不止他一个,但是……反正大家都是明白的。 至于王远最为关心的那位未婚妻,她的名字、年龄这些东西老太监是一概不知,不过据说有庚帖,只需取来看过就清楚了。老太监所知道的情况是,那位未来的主母乃是王后也就是王远的那位“姑母”的亲生女儿,封号安平公主。 另外,据安东尼船长说,王远那位叔叔见过未来的侄媳。他后来给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据说是赞不绝口,不过安东尼就只听明白了一句高贵大方。倒是那位王子殿下替自己的meimei大大地吹嘘了一番,什么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温柔贤雅……等等之类。这些话自然不可全信,但即使打上个对折,也可以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良配了。 听了老太监介绍的情况之后,王远总算是疑虑尽去,不必担心会娶到一个无盐嫫母一类的女子了。至于母老虎、河东狮那种类型的,他倒是不怎么担心,须知他可不是小白娘那种软骨头老婆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