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湖畔偶逢 (第2/2页)
直扑过来,射向那嘴上含鱼的鹤。 霎那,鹰已经飞到鹤的身前,张开翅膀往鹤的脑门猛力一扫。鹤早惊得呆了,被鹰一扑,嘴中的鱼再也咬不住,向下落去。鹰嘴却如闪电般地伸出,衔住了那条小鱼,随后翅膀一振,转眼飞上了湖边的另一棵大树。 此时,所有的鹤都清醒过来,纷纷伸出了长颈,愤怒地向那鹰叫唤着,仿佛是在抗议。那鹰却是不闻不理,自顾自地享受着美餐。 想不到,鹰打起劫来,也是如此地顺手。 湖边立着一匹黑马,一名黑衣骑士岩松般地坐在马背之上,看罢湖中的这一幕,不禁洒笑一声。 清晨骑马是傅兖的一个习惯,迎着朝阳,让清新的野气呼入自己心廓,格外地振奋精神。 “顿别介,要不要试下手?” 都尉房岳从身后打马上前问着,并反手从马鞍一侧拔出支长火枪。 房岳今年三十三岁,面白无须,虽然个头并不高大,但双目炯炯有神,浑身充满着彪悍之气。他是六合门弟子,一手六合拳与六合刀技艺不凡。 这时,不知是不是因为受到了惊动,丹顶鹤们同时扑扑地腾飞起来,形成了一只只活的靶子。 傅兖方待伸手接枪,却看到了在湖另一头,正在边走边诵着书的苏湄。同时,苏湄也正好抬头看到了他。双方都是熟人,便隔着湖水微笑着点头致意。 “既然苏先生在此晨读,那就算了,不要惊吓了她。” 傅兖说完,拨转马头,正欲纵马奔出,却见远处有数名官兵押着几辆马车与十几名步行的流犯沿着东南面的大路慢吞吞的行来。他看到此景,便更改了主意,静立于道边,只等着这拨人走近,房岳也勒住了马,与他并肩而立。
这伙官兵的头是名三十多岁男子,骑着一匹灰马,干瘦的身子,一脸的精明,看到路边这二人,赶紧打马拢近,跑到近处抱拳施礼道:“见过顿别介。” 傅兖也拱手还礼,对着他笑道:“陈二,你升队正了。” “托您的福。”陈二满脸堆笑。 陈二本是顿别人,一直在国府北见城做一名什长,不过看他今日的装束,却是已经升了队正了。他的两名兄弟都是在顿别谋生,本人父母也是住在顿别镇上,都是傅兖治下之民。 按大宋的律制,诸侯国小国之都不得称“都”,只能称“国府”。 傅异和他说了两句客套话后,就指着他身后的那队流犯问:“你这次押解的是何人?” 原拂在顿别的北方沿海,离此约三十余里,民数有七百多户。其所辖地域大过顿别。但因其山地与丘陵众多,平地反而少于顿别。历史上,原拂曾是傅家的封地,但自从傅家减封,此地收归国府之后,就用作了北见国除千岛群岛之外另一处发配重罪之人流放的地方。既然陈二带着流犯经过顿别向西北方向行,那就一定是押解犯人去原拂了。 陈二回望身后的马车一眼,凑到了他的身前,小声地说了几句。 傅兖听完陈二的话,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当下翻身落马,快步走到当前的一辆马车前抱拳道:“傅兖见过严提督。” 等了良久,里面终于传来一声叹息,然后一人掀开车前蓝色布帘下得马车来。只见此人五十来岁的模样,身材不高,面皮生得黝黑,落到地面上对着傅兖抱拳回礼道:“顿别介勿要如此,在下如今已是戴罪之身,受不得你的礼。鄙人无颜,本不欲见顿别介的面,出来得迟了,请莫怪罪。” 此人名叫吕毅中,本是北见国根室水师提督。前几个月,根室水师的三艘战舰和三艘海盗船打了场海战,结果吃了个大败仗,举国传为笑柄。国主谢虔震怒之下追究责任,便罢了他的提督官职并将其全家发配去原拂。 吕毅中的事傅兖早就得知,但却没想到他没就近被发配去千岛群岛,反而要去原拂。他们本来并不熟络,只是数面之缘而已。但官场上就是这样,若想要彼此结交,即便只是个眼熟也足够了。 傅兖听他的话中尽是些自暴自弃之意,便诚恳地说:“往日严兄在东,在下在西,交往不多。但近日严兄既然来了顿别,好歹去昇阳城盘桓数日,让在下尽一尽地主之谊如何?” 吕毅中既然丢了官,傅兖也不方便再称他提督了,就换了“严兄”、“在下”之类的通常称呼,省得他难堪。 官场之上,通常是大权在握之时,门前车水马龙;一旦失势,便被视为毒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象傅兖这样,在他落难之时能请他去自己的城堡住几天,便是极大的人情了。吕毅中此时既感激他的盛情,又想到自己一家已发配了去原拂,原拂离顿别近,而且还是傅氏的故封,以后也许有诸多需他关照地方,不好太拂了他的意思。再看看陈二,只见他缓缓地点头,也就答应了。 对于陈二来说,吕毅中早到晚到几日其实关系不大,卖个情面给傅兖,既能遂了他的心意,又能拿到一笔程仪,乃是两头讨好之事,便也是欣然应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