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关西大汉【解禁】 (第2/2页)
葛洪知道,三号采取的是中间策略,一部分真元用来巩固修为,另一部分用来凝聚身体。只是这样一来,高不成低不就的,显得非常滑稽。见到三号的“异貌”,葛洪哑然失笑道:“古兄,你怎么化出这幅模样?” 三号嘿嘿笑道:“怎么样?有关西大汉的气质吧?”说完,他高声朗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liu人物。”这首词是宋朝大词人苏东坡的名作,名叫《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意豪迈至极。 葛洪道:“如果长大些,就会显得顺眼些。” 三号自然知道目前的容貌不搭,不过这没关系,反正他决定躲在紫霄宫中钻研空间阵法,不出来见人。当下,他从本体的储物手镯中拿出一个砖头大的铁块,滴上一滴精血,简单认主后,变成一个大的铁绰板,另一手大声拍打叫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起来,这“铁块”也是件宝贝,名叫“打仙砖”,是下品宝器。它看起来像板砖,但上面刻有大量的符篆,可攻可守。砸下去的时候,将会变得极重,虽没有传说中的翻天印那么厉害,但功能上,却非常相似。当然,它虽名为打仙砖,却只有打打修真者的份,至于打仙,还差了太远。 敖不顺见他阴阳顿挫,拍着打仙砖叫起来颇有几分韵味,不由问道:“古兄,你在念什么?” 三号停下来笑道:“我读书的时候,学这首词时,看到俞文豹所著的《吹剑录》有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于是,我想试试敲打铁绰板,朗诵这首《念奴娇》的感觉。只可惜,手边没有铜琵琶。”
柳郎中大名柳永,原名三变,北宋人,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由于他的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因此才有“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之说。 至于《吹剑录》所说的学士,自然是指苏东坡。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敖不顺大笑道:“有铜琵琶也不像,你还不是关西大汉,长几年后再来唱。只不过,你说的这词还挺有意思的,我没见过,能找一些书我看看么?”敖不顺在万年前就已被收进了安神牌,之后又再无人进去,因此,对于宋代才发扬光大的词并不清楚。 三号知他在安神牌中无聊,想借此打发时间,说道:“好,等我回去买上一大捆唐诗宋词,一股脑复制在玉瞳简中,放在旁边让你阅读。” 其实,敖不顺要读宋词,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学习。龙族之所以能如此博学,虽与传承记忆有很大关系,但最重要的,却是他们孜孜不倦的精神。否则,就算这个神通再好,龙族也会止步不前。 由于三号要抓紧时间研究空间阵法,当下取走了老祖留下玉瞳简,然后掐动灵诀,到紫霄宫去了。 古玄一直睡到日早三竿,这才晃晃悠悠的起身,等到与三号的意识相连,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实在的,刚开始还不觉得,回过头来一看,才发现一个小孩子手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真的很滑稽。 这样一笑,反倒觉得精神好了一些,于是走出兜率宫,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古玄见时间不早,心道张修陵要等急了,整理一下便要出南天门。随眼一瞥,却见葛洪站在小岛岸边,用法术攫取泥土。 古玄疑道:“葛兄,你在干嘛?” 葛洪道:“你忘了么?整个天庭中,只有那个山头有灵脉,我这是在上面撒土,否则怎么栽植灵根?” 古玄拍了一下脑袋,说道:“这事不用你来,我一下就能搞好。”他身为天庭之主,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葛洪制止道:“你不知道我需要哪些土壤,就不要掺和了,还是快快参加交流大会去吧。” 古玄见他执意如此,向郭玉童打了一个招呼,便出了南天门。 此时已经是早上九点了,古玄收起南天门,撤出禁制后,发现张三丰和茅十七都站在了门口,不停的转来转去,问道:“大哥、茅兄,你们这是干嘛?” 茅十七见他出来,忙一把拉着他的胳膊往外走,说道:“快去,广场上又来了很多修真者,里面有很多宝贝,我们快去看看。” “哦?又来了修真者?”古玄闻言眼睛一亮,忙道,“好,我们去看看。”说罢,三人往广场疾步走去。 Ps.一直到9号,小客都有考试,因此更新字数少了些,还请见谅。等考试完毕,小客再爆发。如果有月票的,还请投给小客几张,不胜感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