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囿山海图_第五章 太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太清 (第1/2页)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

    在豫州距离洛阳东南三百多公里的土地上,曾有一个小县城,名曰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它的小吃,酿酒,而是这里曾是一位道家名人的诞生地——道教鼻祖老子,又称老君。老君者,虚无自然,先天地而化身,是谓老君。

    至于老子之名的由来,却是有一个传说,相传老子乘日精驾九龙,氤氲渐小,如九色弹丸,自天而下,托孕于元君之胎。元君怀孕八十一年后,因攀李树而生诞于左胁,元君以其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既生,能行九步,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间之苦,何足乐闻。

    又传老君乃是由太乙金仙鸿钧老祖座下大弟子盘古元神所化。

    原来世界本是一个混沌,混沌为永恒,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美丑,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为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中孕育着的无穷的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中也孕育了许多强大的生灵,这些生灵自变化中生,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又不知何时,大道显化鸿钧开讲,说开天辟地,动转造化之精义,收下弟子盘古,女娲,东皇太一。

    不知何时,盘古遵鸿钧老祖法旨,以盘古斧开天辟地,以太极图定地火风水,分清浊乾坤,开辟世界,演六道轮回,生生不息。

    盘古无力支撑开天地力量而薨,元神分化三清开天辟地:元始持盘古斧破混沌,分天开地;老子顶天地玄黄玲珑塔,持太极图定地水火风,使得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演化万物;通天无法,只得最后演日月星辰,分山川河理。盘古元神所化三清,由于得到了开天精义,在开天辟地的同时,证得元始,为混元圣人。

    那太上老君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

    有诗为证:

    诗曰:

    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弥。

    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

    诛戮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又有人言三清乃是代表三个时期,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清就是哲学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就是说,万法归一,殊途同归。再简言之,就一个字———道。

    另一个版本是三清乃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天尊,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同样有诗为证:

    上清道人:

    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玉清道人: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太清道人: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叁透天地玄黄理,任我傍门望眼穿。

    这也是现今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据说老君创立道教以后,不止化身三清,而是曾化身亿万,教化世人。

    一次老子云游四方,出函谷,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是也。后又令尹喜开隐仙一脉,在此不再详表。

    总之世事变迁,斗转星移,上古之事大都无考,而在这个小城中,三岁小孩都会背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旧时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地处偏远,除了访道求仙的信徒,很少有人跋山涉水来此贫苦之地。不知从何时起,这里逐渐的繁华了起来,访道求仙之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商户在这里开立,又时有往南迁徙的人群见这里虽不算富饶,也算安静,遂在这里定居,现在这里已经改县为郡,称为真源郡。

    道德宫据传是老子诞生之所,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明道宫称后宫。前宫主要用于祭祀与游客观光,后宫是道士居住的地方,闲人止步,只有重要客人,或者道友访道,或者重大庆典,重大节日时才对外开放。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后宫确是颇为空荡,除了几棵参天的大树,左面清一色的清雅别院,而右面,又有一处建筑,比左面看起来倒是新了许多,看样式,仿佛刚刚建成几百年,建筑外的大门紧锁,灰色的门楼上面,不着一墨。看那门锁上面早已落满了灰尘,想必是很少有人进去。

    道德宫宫外广场上,九根用汉白玉雕琢成的大柱上,道德真经五千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夺目,倒真有些紫府仙境的感觉,若是有雾的时节,仙云缈缈,绝对的道家仙境。

    只是真源郡几百年前就已经没有在看到真正的雾了,有的只有霾。然而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这个城市的绿化环境还算是好的。一应的仿古建筑,红砖绿瓦,街道两旁,古树成荫。扬柳扶风,小桥流水。春夏之交,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会被淹没在白色的花海之中,若再凭借些风力,花海之中缓缓飘飞的柳絮,屋檐之间三两成群的燕子,就像一处世外的仙源,怪不得古时有“仙源”之称。整个真源郡被黄河流域的分支淮水环绕,就像是一枚佩在九州大地胸前的碧绿的璞玉。

    道明和道青走过会仙桥,然后从西侧侧门进入后宫,眼前突然是另一番天地,与外界不同,竟是独立在明道宫外的另一空间。

    走进阵去,恍如进入竹海,脚下软绵绵的竹叶,伴着竹韵,沐着竹叶筛下的细碎阳光,再往前走,有望月井,观星台,穿过竹海,渐渐几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