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图亦作牛形 (第1/2页)
悠悠山海图, 图亦作牛形。 老子骑青牛, 一日几卐里? ————九囿山河 白矖拍了拍小烛的脑袋,小烛仰起头,一口吐出了九囿山海图。 “呵呵,没想到小烛龙都长这么大了,该有两颗脑袋了吧。白矖抓过九囿山海图,抚了抚小烛龙的颈间,然后捏了捏它的颈间一片逆鳞,突然,小烛龙背上倒刺一根根长了出来,紧接着竟然变出了两颗脑袋。 小烛兀自吓了一跳,四眼相对,然后咯咯咯的大笑了起来,在那里欢快的一会一个脑袋,一会两个脑袋的来回变换。 众人看了,都咯咯咯的乐了起来。道青更是忍不住上去摸了摸小烛新长出来的脑袋。 白矖一扬手,打开了九囿山海图,九囿山海图浮在空中,紧接着烛龙两只眼睛泛着金光照向了九囿山海图,只见九囿山海图慢慢的变大变长,金光闪闪之中,上面赫然显示着一个犹如风车的顺时针旋转的大大的卐子,轴心正是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而且整个陆地的形状竟然是一只扬蹄的青牛形状。 众人皆惊。 《九囿山海图》的轮廓竟然是青牛的形状! 看着这图中比现在地域大了无数倍的悠悠九州,金光之中的万万里河山,众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荡与豪迈。 “据传炎帝节并统一上古大九州,始立地形,甄度四海,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炎帝居中州,制八辅。”所以九囿山海图又称“九丘八索,帝王之书。”上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轩辕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然后当时整个九州的中心及轴心在炎帝的都城,世界的顶峰,青藏高原之昆仑之丘。”白矖指着悬浮着的九囿山海图解说道。 “上古山海经有载:海内昆仑之虚(qū),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àn)。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是不是说的就是青藏高原?”道一想起了古本山海经的记载,问道。 “这上古九州之中总共有四个昆仑之墟,你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一处,而且是轩辕黄帝的下都,而非炎帝的,炎帝之都乃是在横断山脉,在南昆仑之墟青藏高原的右面,连着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白矖回道。 “姑姑,这图中为何有两个重叠的旋窝唉?”道青突然惊奇道。 “是呀,是呀,姑姑,我也看到了。”欧阳静和谭静雅也突然注意到了,附和道。 白矖抬眼看去,只见图形之中,渐渐发生着变化,大大的卐字依着青藏高原缓慢的旋转着,但是在这一尾涡轮犯人末端,一个小小的旋窝正缓慢的形成,而大大的卐字竟然有缓缓向东北移动的趋势。“极移?怕不是这地之轴心将要北移不成?”白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姑姑,您也知道极移?”道一问道。 “怎么?一一你也知道?”白矖问道。 “前段时间在冀州城的时候,有一个道士曾经说过,地极正在逐渐发生着偏移,以后太阳指不定从哪方升起呢?我看了当时北极星,竟然有向西偏移了一点点。” “有这等事?”白矖走出了洞xue,看向了天空,只见一轮太阳挂在天上,果真有了一些偏移。白矖脸色沉重的走进了洞xue。 “我若猜的不错,这地之轴心怕不是会转到涿鹿。”白矖盯着九囿山海图上面那弱弱的一个漩涡道。 “涿鹿?姑姑,这是为何?”道一一脸的震惊。 “怕不是黄帝轩辕的老师,九天玄女之推断,地壳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巫妖大战之后,被打的四散成块,后来天上有九州结界镇压,又有九鼎镇住地脉。才勉强推延。其实这无数年来,这一界的气候一直在变暖,南北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还有就是无数个大陆板块向地之轴心之外飘移的飘移,相互挤压的挤压,沉入海底的沉入海底,珠穆朗玛峰每年升高一点点就是一个例证。只是有九州结界和九鼎镇压,变化的慢了点罢了。但是现在,九州结界已破,轩辕鼎已出,地球的轴心将会从青藏高原慢慢的向着右上角北纬三十度偏移,如果我所料不差,地球之轴心,最终会移到轩辕之丘,涿鹿之野,其实当时蚩尤除了被五马分尸,蚩尤当时练成了九天十地荡魂大阵,结果走火入魔,九大魂魄被轩辕镇于九处。中心之处乃是轩辕时期的轩辕黄帝之下都都城,青要山,现在的涿鹿附近。如果以轩辕鼎为中心的整个九囿山河图里的大陆作轴心运动,其他八囿上面,每一囿都会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坐标,乃是其他八鼎所在,八鼎以轩辕鼎为中心,犹如一个大大的卐字,正在围绕着轩辕之丘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白矖说着,伸出手指在九囿山海图上面用真法标记出了轩辕鼎所在,然后沿着轩辕鼎滑画出了一个实体的卐字,只见两个卐字各自顺时针的旋转着,竟然果真如其所说的,形成了一个北纬三十度的夹角。 “如果能找到轩辕鼎,收入九囿山海图,其他八鼎的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