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谈_《追风筝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追风筝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2/2页)

哈桑,这样温柔善良的哈桑,让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和胆小产生了更深的自责,同时阿米尔的内心也有了一种无力感!

    而无法完成自我救赎的阿米尔便选择了逃避,他不敢再去面对善良真诚的哈桑,他企图说服他的父亲让哈桑离开自己家,在被父亲态度强硬地拒绝后,他选择了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和钱,因为他的父亲和他说过他最痛恨的行为便是盗窃,然而当这个事闹到了父亲那里,当父亲质问哈桑时,哈桑本可以说不是他偷的,但是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却回答了“是!”,再一次,哈桑为了阿米尔,“千千万万遍中的一遍”!事后,阿里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家,而这,也是阿米尔最后一次见到哈桑了!

    后来,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一家移民去了美国,邂逅了他的妻子索拉雅,索拉雅是一位阿富汗将军的女儿,也有着自己难以启齿的过往,她选择了向阿米尔坦白,完成了她的救赎,而在此之后,阿米尔也开始踏上了他自己的救赎之旅!

    阿米尔再一次回到了阿富汗,试图弥补当初自己对哈桑的亏欠,因为战争的影响,昔日熟悉的景色大多都已经成为了一片残垣断壁,昔日熟悉的人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而哈桑,却永远活在了拉米尔的记忆之中,在拉米尔离开的这么多年里,哈桑已经娶妻生子,并且还回来和拉辛汗一起照顾着拉米尔在喀布尔的故居,最后,为了守护拉米尔的房子,哈桑和他的妻子双双毙命于枪口之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哈桑依旧为着拉米尔真诚奉献着!

    虽然哈桑已经不在了,但是拉米尔得知哈桑还有一个孩子索拉博,在经历的一番心理斗争之后,拉米尔最终决定踏上救赎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拉米尔得知了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自己是有名分的那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而哈桑则是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一半,那继承了爸爸身上纯洁高贵品质的一半。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百般波折几乎九死一生之后,拉米尔最后成功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收养,也让同样经受了诸多苦难的索拉博脸上出现了一个斜斜的微笑!而这一切,也离不开阿米尔的妻子索拉雅的倾力支持!

    最后,在美国,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就像哈桑为阿米尔那样,阿米尔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这是我第二遍读卡德勒·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了,第一遍读的时候还是在高中,在读这遍之前,唯一还能够记得起来的便是哈桑被侵犯的一幕,其余的情节都已经记不太清了,而再次拜读这本《追风筝的人》,却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受,亲情与友情的交织,战争与和平的对比,男性和女性的差异,都不禁让我感到庆幸,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之内,生活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之中,生活在一个民族平等的环境之间!

    而关于《追风筝的人》,译者说: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而哈桑身上的真诚勇敢,正是阿米尔人格中所缺少的那一部分,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哈桑也是阿米尔人格上的“风筝”吧!

    或许,人生之旅,便是追逐“风筝”的过程,亦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追风筝的人》,推荐给大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