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回 老当益壮卢中郎 幽州布局欲图袁 (第2/2页)
曲长。”廖化头也不抬的言道,即使言语之提到生死他的语气也是极为轻松。 郑重重颔首并没有多言,撑过这一战不死!眼前看这个目标亦是难度很大,老四营此战会如何谁也无法预计。副帅和鲁王给的任务是死守,这个军令并不会因为老四营是开元天子的起家部队会有所改变!恰恰相反,汉军之最重的任务都是王牌部队抗的,从近卫军到虎卫军从无例外,而每一个士卒也皆会把它当做荣耀所在,这也许是汉军强大的根本原因! 此刻在西门城楼之,刘平的一曲士卒一个早已经打退了楼罗马军十七次攻击,最后的两次更是展开了短兵相接的rou搏战,战况可谓十分惨烈,借着攻击的间隙,便有预备队的士卒来收拾本军战死的将士尸身!至于敌军的只要不碍事他们管不了了,一般而言在攻城战守军会将敌军的尸体丢下城去让对方收尸,不过现在汉军不会去做这件事情,罗马军今天跟疯了一样完全是无间隙不顾一切的猛攻,每一次攻守间隙都是一线守军蓄养体力的最佳机会,实在不能浪费在别的事情。 “刘曲长,张志奉廖化将军之命前来增援西门,一切听曲长调遣,将军说了,午后不会再有援军。”一队衣衫干净的士卒开了城楼,那曲长模样的军官到了刘平面前身躯一正言道,预备队重要但必要的援军廖化还是一定要给的,但怎么去用是一线将领说了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军司马也要听刘平这个曲长的调遣! “张曲长,分出两什士卒镇守第二第八阵,再调五十名兄弟打散编入各什。”刘平迅速言道,一午苦战下来,他的一曲士卒伤亡了一半,但也打出了经验,如此情形援军打散增援是最好的选择,至于第二和第八阵指的是汉军之前划分好的垛口,亦正是罗马军登城的地方,镇守那里的两什士卒已然全部阵亡,昨日那位什长更以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张志闻言毫不犹豫下达军令,很快城头守军完成了整补。看了一眼城下的敌军,刘平带着两个队长开始给援军介绍详情,他的语速非常之快,因为敌军的进攻在眼前,后者则听得非常认真,绝不会出言打断,这是同袍用鲜血换来的经验。算有意见眼下也不是提的时候,齐心合力按既定方针作战才是最佳的选择。
“吹号,进攻,我们已经登了城头,接下来一定要坚持住。”城下罗马闪电军团主将卡尔尼诺抽出战刀指着赛格要塞下令,黑压压的一片罗马精锐再度展开了冲击,而与此同时,斯潘诺里斯和愣的罗也分别在南北二门再度强攻! 罗马军三箭齐发,廖化率领老四营严阵以待,攻城战在午后之早间还要激烈,双方士卒都打出了脾气。罗马军不相信自己这样的狂攻还难以登城楼拿下要塞,汉军则要打到对方相信为止,无论你们怎么拼命,但老四营在此全体阵亡之前不会让你们得逞。 最为惨烈的厮杀还在城西展开,看清楚风向之后卡尔尼诺让麾下士卒在城楼之下堆起柴草焚烧起来,想借着nongnong的烟雾来阻碍汉军弓箭手以及投石车的视野,朱雀营的轰天炮和白虎营的穿云箭在前几天的进攻之让罗马士卒吃够了苦头。他们引以为傲的罗马长弓占不到穿云弓半点便宜,因此虽说浓雾也会让自己的视线受阻,但对他而言是利大于弊! “裹紧湿布,放缓呼吸……”早在城楼之下罗马军堆草之时刘平已然判断出了对手的意图,攻城的各种方法在幽州武院之都有着极为精细的描述以及应对方法,作为武院的优秀毕业生,刘平和张志对此都是轻车熟路了,汉军的后勤向来周全,虽然是远征天竺,可有着银月帝国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物资并不欠缺,似这种防烟攻的白布都是随身携带。 在刘平张志的带领之下青龙营士卒的反应很快,后援也立刻有清水送,不得不说在后勤这个环节汉军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在各种军事条例与理论之,后勤亦是最为繁复的,而随着理论不断的提高和经验的充实,汉军单兵素质的提高亦是全方位的,从他们迅捷的动作看的出来。 “兄弟们把眼睛眯,洒点水去更好,不要慌,这种烟攻我们难敌军更难,弓箭少用,等他们登城之时再狠狠揍。”此刻又是一个粗犷的声音在城头响起,说话的是一个队长打扮的军官,看去三十几岁年纪,生的是极为朴实,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听江队长的。”刘平紧随其后大声喊道,自己已然照着队长的说法去做,面对敌军烟攻,如今西城人马也只有江队长和其他几个老兵真正经历过,他们的应对应该是最为贴切的方法,军营之老兵是宝,陛下无数次强调此事,因此百战老兵在军受尊敬的程度甚至不在郎将之下! 队长名叫江潮,今年已经四十一岁,前番大整军才调到青龙营担任队长,亦是军为数不多的超过四十岁的老兵,如今大汉军律之,士卒的年龄被限制在了十八到二十八岁之间,天下一统刘毅的主要精力集在了发展大汉之,军队则是进一步缩减。而超龄的士卒或是军校都是有着过人之处和自身优点的,拿江潮来说,在燕云军服役十余年建功无数,更对基层建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开元天子授勋之时他得到了终身四星金剑!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l百度搜索的小说站! Ps:书友们,我是凌夫,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