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再添游兵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王兄,”陈瑞瑜笑道:“朝廷里那些文官的勾当,可不是像军营里那般直来直去的。这寻毛病、挑岔子,就是催促孙大人的意思。孙大人若是心急,马总兵还能不急?王兄,你说句实话,就算那车营练成了,可有几分胜算?” “这个......”王瑜迟疑了,半响方摇头道:“说不准。要说晦气的话.....唉,我看练了也是白费。” 陈瑞瑜低声道:“王兄,咱们先不说那些挑毛病的事儿会如何,单说这兵事,就算段时间内不打,日后若打了,也是个败字。这不管是大败小败,首当其冲的,便是孙大人。这用了这么久的时间,花了这么多的银子,费了这么多的粮秣,就算孙大人有皇上依仗,也不好交待了,怕也是得黯然而去。” 王瑜没吭声。 “孙大人一去......”陈瑞瑜顿了顿,道:“怕是马总兵也留不住。” 王瑜心里清楚,这若不吃空额、贪冒军饷,整个山海关的武官怕都活不下去,这让人寻毛病是免不了的,若再来个败仗......左右都是麻烦。 “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宣府算了。” “也不是没办法。”陈瑞瑜道:“只是马总兵与王兄,一时想不到罢了。” “哦?说来听听。”王瑜往前凑了凑。 “无它,多打胜仗而已。”陈瑞瑜轻描淡写。 “哎......”王瑜嘴张了张,又停下,问:“如何打胜?” 前面说了没有胜算,这会儿自然是另有所指。 “孙大人练车营,只管随他练去。”陈瑞瑜道:“不过,王兄,马总兵那里,要另选一只精兵,这胜仗,便全靠这只人马。” “接着说。” “此事还得看马总兵的胆子大不大,若是让孙大人知道,定然不会应允,怕是要说此时不宜招惹建奴。” “先不说这个,你接着说。” “觉华岛......不是有水师?马总兵调几艘战船,专往海州、复州海岸上去。建奴兵马大都集中在辽阳、沈阳一带,海边没多少人。只要选对了精兵,打一仗就撤,绝不会败。” 王瑜在仔细考虑,没有插话。 “其实,毛文龙就是这么做的。”陈瑞瑜提醒道:“王兄可以去查查邸报,毛将军所谓的战绩,均是如此。斩获也不过几十、上百而已,但地的确确是胜绩。” “人马倒是有些......怕是不好调动战船。” “所以要问马总兵的胆子。”陈瑞瑜道:“当初毛文龙千里远袭镇江,奉谁的令?所谓一美遮百丑,只要胜了,谁会追究?保不定孙大人还会嘉奖。” “此事......要与马总兵好好商议。” 陈瑞瑜端起茶盏,笑道:“若不然,王兄还是趁早调离辽东的好。只要人在这里,就少不了麻烦。” 王瑜沉默片刻,摇摇头,道:“走到这一步,就是想离开,也不易。再说......我这个千总,也是到了这里才升的......。” 言下之意,若不是辽东战事,王瑜以及相干一帮子武官,不过就是在熬日子,甭提什么升官发财。那马总兵更是可想而知,作为山海关总兵,掌十来万兵马,不说威风,就是吃起空额来,也是极为方便。 “关前这些兵马,”陈瑞瑜道:“不关有否胜算,迟早会与建奴对阵。王兄亦是,马总兵也是。既是如此,何不以练兵的名头,掌握一只可战之兵只要打出名声来......不论谁来山海关,也都得倚重。” 王瑜沉默不语。 陈瑞瑜再道:“其实,我道建议王兄亲自掌队,就是在船上坐镇也好。关前十多万兵马之中,还挑不出数百死士?王兄别忘了,就是不能斩获建奴头颅,救得辽东百姓回来,也算是军功吧?” 王瑜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按着大明会典记,“万历九年议准,临阵救回被虜二名口者、照首級一顆例、賞銀五十兩”。陈瑞瑜说的法子,就是不与建奴接触,也是可以算作军功的,所虑不过是海上风浪而已。 这积少成多,当然是好事。就是军功赏赐不大,至少也能缓解那些挑毛病的麻烦。 “好,我回去与马总兵好好说说。”王瑜一拍桌子,险些打翻了茶水。 陈瑞瑜一笑,不再说什么。这鼓动王瑜,也就是让马世龙胆子在大一些,在沿海sao扰建奴。这若再加上毛文龙在金州、镇江一带的sao扰,显然能使自己在广宁一带的活动轻松一些,至少,努尔哈赤要分兵设防,这兵力要分散出去,自己的压力可就减少一分。 “王兄,这营中米粮......若是随时可以补足,不知能否挪借一些?” “哦?.......”王瑜一时没明白,想了想,便笑道:“怎么?这与你的差事有关?你这生意能做得那般远去?” 陈瑞瑜笑道:“王兄放心,我这借了一石,立时便能补上一石,绝不会短了份量。” “好说,好说。”王瑜道:“怎么说你也是先帮了手的,这点小事,说一声就是。” “那我这里先谢过王兄了。” “不瞒你说,”王瑜笑道:“这米粮么......多得是,你若是有的赚,不妨直接用银子补。” 陈瑞瑜一寻思,便明白了。王瑜确是说的实话,山海关前......甚至宁远、乃至战败前的广宁,都不缺米粮,仅算一算建奴战胜之后运走的米粮,便有数十万之多。当然,那些说军中缺少米粮的,便是贪冒粮秣的勾当了。王瑜这话的意思,其实也透漏些消息,那贪来的米粮,难道就堆在家里存着?当然是换成银子方便。再说,前一阵子为了填补亏空,马总兵等人可是花了不少银子,这些......也总得补回来吧? 此时陈瑞瑜也算多少了解到山海关的内情,这心思不免就活动了不少。 “王兄,”陈瑞瑜压低声音,道:“这生意......” 那边郭肇基尚未全部交待完,这边陈瑞瑜与王瑜已初步定下“借粮”的种种手段。陈瑞瑜这时才算明白,为何那几家商号能在山海关获得益处。不仅仅是米粮、马料,就是毛皮、布料、铁钉、绳索等等,全都可以划为军需,这等生意,图的就是量大,且照目前的情形看,这做个一两年的不成问题。 不等商议完,那新“锦记”的用处,便令陈瑞瑜动了不少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