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督察宫禁 (第1/2页)
就在房玄龄与李世民揣测裴寂的想法的时候,裴寂回过头去看了看戴胄,笑道:“古人有言:宫城郭野,外不靖则内不宁。我看,索性请戴玄胤也参与进来,把长安内外都梳理一遍,如此才是万全之策啊。” 房玄龄闻言一叹,绕了一圈,现在终于图穷匕见了,他的用心,到底还是在这里。 戴胄与前面三位大臣相比,品秩所差太远,四人同议,他必居下位。如此一来,除了宫城禁卫,就连大理寺都要纳入整顿之列,李渊的老臣子们便可把手伸进大理寺,籍此作些文章出来。 面对裴寂的“好意”邀请,戴胄面不改色,从从容容道:“臣听凭太上皇圣意。”把球从容踢给了李渊,李渊有些为难,便对李世民道:“皇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李世民听了,眉宇间透出一丝苦笑。裴寂的提议虽然荒谬,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当着李渊的面,他一时间还真不好驳回。 思来想去以后李世民终于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裴老相国的意思办吧。房玄龄,你辛苦点,和裴老相国一起办这事吧!” 裴寂大喜,连忙跪下谢恩。房玄龄被皇帝点了名,也一起跪倒遵旨。 目的达到以后,裴寂颇有些得意,他转动几下脖子,仿佛刚刚打了一个胜仗。万贵妃插嘴道:“裴相国,可不要辜负了皇上对你的嘱托。” 这句平常的话,在裴寂身上却发生了奇妙的反应。他大声答道:“臣自当粉身以报陛下和太上皇圣恩。”整个人双手撑地,有如一头卧虎,浑身洋溢着热烈的气息。 李世民突然感觉裴寂用词是否有些过重了,要么就是他们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房玄龄饶有兴趣地从背后望着裴寂的背影,心里闪过和李世民相同的念头。 君臣之间又寒暄了几句,会面便结束了。 因为太极宫刚刚被大火烧过,很多建筑被毁,李世民怕李渊住着难受,便命人去李元吉的齐王府打扫。准备请李渊先去齐王府暂住,等太极宫修葺完成以后再搬回来。 裴寂离开临湖殿之后,拜别了房玄龄与戴胄,登上马车。他临上车前,对跟随马车的心腹吩咐道:“去请李安达和钱九陇将军,就说我有要事和他们商量,请他们过府一叙。” 目送着裴寂的马车离开玄武门,房玄龄收回视线:“玄胤,你觉得如何?”戴胄微微偏了下头,像是一条冬眠刚醒的蛇:“新的收获没有,只是意外地证实了一个猜想。” 房玄龄没有问他这个猜想是什么,只是背着手,平视前方,忧心忡忡地叮嘱道:“此事必须小心处理,要不然长安就又要大乱了。” 当天晚上,裴寂府邸的正厅里,仆役们正忙着打扫杯盘狼藉的宴会,几张小桌上还剩着许多吃食,看起来客人们漫不经心,并没太多食欲。 正厅后转过一条走廊和一处小花园,几名黑衣仆从在庭院里或隐或现,再往里便是裴寂的内宅。内宅之中,除了裴寂之外,还有三个人。他们并没有像平时议事一样跪在茵毯上,而是不约而同地围在裴寂身旁,表情颇为凝重。 “就是说戴胄对那具尸体起疑了?”裴寂微皱眉头说道。 李安达点点头。他是从清理禁宫的现场赶过来的,身上还带着烟熏火燎的味道。按道理禁中失火,他的罪责不小。可奇妙的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太上皇,似乎都不急于追究责任,暂时也就没人拘押他。 “看来我们得加快动作了。”裴寂点头道。 接着他转向另外一位客人,这人身材魁梧,虽然穿着布袍,却遮掩不住他锐利的气息:“皇莆云飞,你那里进行的怎么样了?” 皇莆云飞正在沉思,听到裴寂发问,连忙将身体挺直:“这几天来长安周围出现了许多盗贼,两天前还劫杀了一位官员。现在城中驻屯的部队,一半都被撒出去围捕了,还有一半如今散在城里各处戒严。不过程知节和尉迟恭的部队还驻在城南未动。” 李安达插嘴道:“倘若长安有变,尉迟恭的军队三柱香内就可以赶到。”昨天晚上尉迟恭的卫戍部队带来的沉重压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裴寂“嗯”了一声,淡淡道:“只要我们动作够快,三柱香内便可以解决一切。尉迟恭和程知节就算赶来也来不及了。” 他又向钱九陇问道:“如果需要的话,咱们一夜时间能集结多少人?” 钱九陇道:“三百之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