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第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 (第1/2页)
“众位或许疑惑,究竟先师那位亲近之人是谁,竟然这般狼心狗肺,偷袭于他”,陶仲文说到激动时,声音也有几分急促:“其实我们对他也不是很了解。” 说着陶仲文的眼睛望向柳行,叹了一口气道:“世人均指梅花真人门下‘六朵梅’,以为我们乃是其座下六弟子。其实这话是不对的。我们师兄妹,共是五人。大师兄乃是前代国师邵元节,贫道行二,三弟便是此间庄主柳叔行,四弟段季用,五妹梅五朵……只我们五人。另外一行,却是跟随师傅身边的一位随从,唤作──阿奴。” “害死师傅的,正是他这位不是弟子,却跟随他时日最久,得其授业、爱护最久的阿奴!” 陶仲文说完,众人眼中疑惑之色更甚。据陶仲文的说法,这阿奴并非梅花真人范文泰的入室弟子,却跟随他日久,又学了他的道门。但听他前边又说他们这些当弟子的,对此人也是不是很了解。那这阿奴究竟是个什么身份?又与他前边很明显针对的梅清有什么关系? 柳行眼睛直望向陶仲文道:“二师兄,这些都是师门之秘,似无必要对诸位同道明言吧?” 陶仲文摇头道:“三师弟,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些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何况现在师傅仙去,大师兄、小师妹也都已经亡故了。若我们还是囿于门户,事事半遮颜面,如何取信天下道友?今日,愚兄便是决意将梅花门现于天下道门之前,以全师傅之名,也为我门派光大立一正名。” 此时,那武定真人李道定已经再次出言问道:“典真人,你口口声声说道是那阿奴害了你师傅,又说你们对这个阿奴不甚了解。那不知当年之事,究竟如何,令师却是如何遇害的,与那上代天师张羽冲又有什么关系?” 陶仲文向着李道定拱了拱手,叹了口气答道:“武定真人有所不知,先师对待我们这些弟子,颇为严厉,因此有很多事,是不容我们多问的。后来师傅有一段时间回山闭关,我与大师兄便出山云游。恰遇天子重道,偶然与我们兄弟相遇,对大遇兄多有赞赏。这样大师兄便入朝为圣上讲解丹道,才有了被封为国师之事。而我便一直在师兄身边,也是天子恩重,也因此困于俗务,一晃数年。” 听到这里,众人眼中或有不屑,或有警惕,不一而足。 修道之人自古以来,正于世人相反,大多借助世间之力,尤其国运之助,最为可重。非常近的一个例子便是前朝时张留孙借大元气势,横压江南众道门,生生将茅山、阁皂诸宗压在了天师之下。 但借国运之力,其兴也速,一旦所依的国运受损时,其败也速。因此自来借助国力者,便是与国家兴亡绑在了一起。而天下哪有不亡的朝代?一个门派,流行短的数百年,长的不有千年以上,远远比朝代兴替要久得多。因此一般真正的名门大派,大多是不会冒此大险的。 但张留孙此人行事,往往大出世人意料之外。他借大元之力,将天师一派兴旺发达,却又单独创立玄教,自为教主,立为国教。当时之时,天师远驻龙虎山,而玄教教主安身京师,是为兄弟之教。而到元朝将亡时,玄教便以身相系,一世而亡。 这样一来,统领天下的气运,为天师教所得。但当元代灭亡时,却将玄教来顶了。这一手李代桃僵,实实大出各家道门意料之外。事后想起来,也只能慨叹张留孙算计极精,心思巧妙。 现在听陶仲文说出邵元节与他自己,同是出身梅花门,更分为两代国师。今日又明明要将梅花门,立门于道门之中。这样的事,如何能让众人不心中大为警惕。 陶仲文继续说道:“说起上代天师张羽冲,贫道当时虽然身在朝廷,但与其接触并不多。倒是大师兄,却经常提起这位真人,说其修为极是高明的。但是有一次,那时我正在修炼到关门口时,因此挺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出门。直到自觉有些收获时,才启关而出。这时,忽然见大师兄出现来,面带焦急之色。他说道,天师张羽冲因求雨不得,被万岁下旨夺了天师称号。又有遥言说道,此次求雨不成,乃是梅花真人范文泰与他为难,背后做的手脚。那张羽冲因此大怒,却是打听到了师傅的所在,已经起身前去找师傅的麻烦了……” 他说到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