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_第005章:北大建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05章:北大建筑 (第2/3页)

大的图书馆。

    然而,78年的时候,还没有后世的规模。

    馆舍只有75年建成的西楼,也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主体,李超人捐资兴建东楼还没有影子。

    但此时的西楼,已经算是北大最为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跟偏向西式风格的清华园建筑群不一样,北大燕园的建筑则倒是充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风。

    兴建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完美的保持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此时的西楼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并没有经过后续的翻修,更加能体现这个时代的建筑元素。

    奈何自己没有相机,不然苏亦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种记录时光的美。

    这个年代,藏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些年,苏亦为了收集一些古籍,可是废了老大的功夫。

    但是相比较北大图书馆的藏品,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他连巫都算不上。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离开北大图书馆,他就成了涸辙之鲋,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这话固然是季老的谦虚,也从侧面北大图书馆藏书之丰富。

    这也是苏亦迫切过来图书馆的原因之一。

    他猜测的没错,有了复试通知书,他俩只需简单的登记就被允许进入图书馆观看藏书。

    当然,重要的孤本古籍,那是不可能有机会碰触的。

    但补全自己的知识盲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一天,苏亦基本是泡在图书馆内,主要还是观看北大历史系各位大佬的著作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

    他不缺未来的知识,然而,对于当下的资料,确实极端匮乏。

    这一点,陈飞跟苏亦差不多。

    他考的是法学专业,在中国法学界,有著名的五院四系之称,四系以北大法律系为首,北大的法学肯定不止还行那么简单,是相当牛逼。

    都是大牛。

    陈飞要是研究生毕业了,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当然,前提是能够过了复试再说。

    苏亦惯例早起,然后被陈飞拉着继续联系英语口语对话。

    “苏亦,古得猫宁!”

    “飞哥,古得猫宁!”

    打完招呼,两人相续一笑。

    研究生复试,分口试跟笔试两项。

    其中,也包含口语。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考生来说,口语就真的是走个形式。

    很多北大复试的学生,外语只考十几分,陈飞的外语初试成绩只有25分,所以看到苏亦九十多分的外语成绩,顿时,目瞪口呆。

    从认识开始,就一直拉着苏亦给他补外语。

    建国初期,国内学习苏联教育模式,院系大合并,重理轻文,理科专业细分两百多,而文科专业则剩下十几个专业。

    学科上学苏联,就连外语也学俄语,不然,就是德语,英语绝对的边沿化,这样一来,恢复高考后,把英语定为必考科目,分数则是惨不忍睹。

    不仅高考,研究生考试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近乎满分的英语成绩,有多醒目就可想而知。

    这种醒目,不仅表现在跟北大外语系妹子秀口语,也表示在后面的复试之中。

    ……

    在招待所食堂吃过早饭后,陈飞尽心尽责的充当保姆的角色,准备先把苏亦送到历史系的复试地点再则回法学系。

    “我们法律系的复试点有点远,所以咱们要提前出发了。”陈飞说。

    燕大的校区不算太多,北大搬入以后,很多都是周边的家属区,后来得到了扩建,扩容。80年代北大法律系也才开始凑建,是在一家属区的房屋中办公的。

    这个时候的法律系,还在北大校外复试地点跟历史系南辕北辙。

    78年,北大的研究生复试模式跟后世差不多,院系分开复试,历史系跟法学系的复试地点不在一起,主要是以院系大楼所在地为主。

    按照陈飞的计划是先把苏亦送去文史楼,他再折回法律系那边。

    陈飞这个提议,被苏亦否决掉了,他的心智已经不是15岁少年,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并不缺,没有必然浪费陈飞的时间,陈飞也不见得就比他更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