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85 医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85 医学 (第1/3页)

    经过了香儿受伤一事,李不伟终于意识到了医学的重要性。其实在宋朝的时候,中医的发展已日趋完善,也有了一些著名的理论。虽然李时珍还要过三百年才会出生,但李不伟并不担心这些,因为他手头就有现成的《本草纲目》,而且附带有许多后来的医学家们对此书的注解。不仅如此,他的中医资料还包括了近现代许多全新中医理论,以及完善的针灸知识。

    但是李不伟也深知,许多疾病是无法完全凭借着中医便可以治疗的,尤其是在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更会有一些从未见到过的疾病传入大宋。例如梅毒,便是哥伦布的水手从美洲带到欧洲的,后来又成为全球性的传染病。虽然在史冀一行人离开之前,朝庭也听取了李不伟的意见,并且特意下令,严禁商人与士兵随意接触当地女子。然而谁都知道,几千个男人,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又如何能忍耐下去?肯定会将朝庭的命令视若无物。

    全球文化与商业交流的同时,预防疾病便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李不伟既然知晓了疾病起因与传播途径,自然会在这方面考虑甚多。当然,对于艾滋病,李不伟还无瑕考虑,毕竟在宋朝时,这种病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

    万事开头难,医学知识的普及更是如此。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李不伟对医学基本一窍不通,自然也没有办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的医学完全以中医为主,民间或官家的大夫对于解剖医学并无了解,特别是宋朝人对待尸体的态度,完全防碍了解剖医学的发展。

    香儿此时刚刚康复不久,却已嚷嚷着要帮忙抄写新内容了,但是周依依却死活不答应,只说香儿尚未完全恢复,这一个月之内是不能动笔了。李不伟看在眼里,虽然觉得周依依有些太过担心,但转念一想,这两位姑娘已有好长时间没有轻松一下了,抄写医学知识也不急于一时,还是由自己将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之后,再等香儿完全恢复了身体也不迟。

    看着眼前这近两千页的医学知识,李不伟着实有些头疼。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没有外出,始终待在家中整理资料。倒是实验室中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新的战船与商船都在按计划进行制造,近日又有十多艘战船加入了编队训练,尤其是战船与运兵船的编队,以及抢滩登陆做战的演习。

    与南亚和西亚诸国的贸易进展有序,市面上流行的会子也回收得极为顺利。另外,史弥远也奏明朝庭,开始了大宋中央银行的启动计划。

    虽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李不伟仍是放心不下,他目前最关心的,便是电磁实验室与几个电气工厂的情况。根据范东来所报的消息,近日已有一批机床使用了三机交流电机驱动,而一些小型的机床则采用了直流电机驱动。直流电机所用的直流电源,全部取自蒸汽直流发电机。虽然这种能源转换方法会造成些功率损耗,但机床的稳定性却因此而大增,同时还有利于日后的全面电气化。

    得到这个消息没过几日,徐永红又带了几个工人来到了李不伟府上,将剩余的几间屋子全部接上了电线,然后又安装了一台更大功率的发电机。另外,徐永红还按照李不伟的要求,制作了一个小型的直流发电机,专门提供16V的直流电源,这也是李不伟需要给笔记本电脑充电而特意设计的。如此一来,校长府所有的屋子都通上了电灯。虽然这种灯炮的功率不大,但也已赶得上两支蜡烛的亮度了,而且平均使用寿命都能达到三百小时以上。此时皇宫中也只是有数的几处通了电,然而李不伟自己的府上却全部使用了电灯,并且美其名曰‘测试’。

    其实灯泡厂众人都知道,目前生产的这批灯炮,根本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安全测试,因为几百只试验品中,还未有一只出现过突然爆炸或起火的情况。皇宫中尚未普及电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宫的占地面积太大,要将宫中所有的房子都布好电线并接上电灯,并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搞定的事。

    至于不太顺利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了。由于目前的电子管都需在特定的电压下才能点亮灯丝,而工作电压却要小上很多,因此变压器是必须的。但制作变压器所需的硅铁芯却无法获得,这也是因为冶炼温度尚无法达到所需要求,变压器的研制只能说刚刚开始。但令人欣慰的是,特种材料厂已有了解决的办法,不出意外的话,在几个月之内便可研制出新型铁芯了。

    李不伟听取了众人的汇报之后,对于目前的进展颇为满意。既然实验室与工厂已能独立地运作,他也完全放下心来,全力投入了对医学的探索。

    过了几天,李不伟总算是理清了一此头绪。周依依与香儿看到李不伟整日将自己关在屋内,知道他又在准备一个大的计划,也嚷嚷着要过来帮忙,却都被李不伟以香儿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

    这也难怪,对于十几岁的寻常女子,断然不会因为无事可做便闲得无聊。然而周依依与香儿却在这两年来养成了习惯,只要有一段时间不抄书,便会闷得发慌。李不伟看到眼里,自然生出感激之情,又见香儿已能下地走路,而且精神也好了许多,便将医学的主要内容一一讲与二人。虽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但无论如何,医学的研究算是开始了。至于如何抄写教材,李不伟一时也没有主意,心想自己对于医学知识一无所知,眼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一日,费太医替香儿把了脉之后,点头微笑道:“恭喜李大人,香儿姑娘已基本痊愈了。为安全计,老夫再开一些滋补的方子。”李不伟也笑道:“如此就有劳费大人了。”

    费太医低头忙碌一阵,开好方子之后,忽又小心翼翼地陪笑道:“李大人,上次冲撞香儿姑娘的那辆马车,其主人也受伤不轻,不过现也已治愈,此时正在校长府外等候,准备前来向大人请罪。”

    李不伟听得一愣,近来他忙得不可开交,早已忘记了此事。如今听到费太医又旧事重提,忽然心头一动,当下说道:“我记得费大人上次曾说过,这位受伤的马车主人,应该是你的学生吧?如此说来,他也算是精通医术了?”费太医点头道:“此人勤奋好学,不仅精于医术,而且常有大胆创举,令同行刮目相看,只是此人却并非医官。”李不伟闻言愕然,旋即又笑道:“不是医官,却还能精通医术,此人看来并不简单,就让他进来吧。”

    费太医应了一声,躬身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又陪着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走了进来。两人站定之后分别行了官礼。费太医道:“李大人,此人乃是老夫的学生宋慈,时任广州刑狱官。上次马车出了事故之后,宋慈也受伤极重,幸亏他自己懂得一些医理,治疗起来也容易多了。他此次前来,正是向大人请罪的。”

    听得‘宋慈’二字,李不伟只觉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