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5 赵先生 III (第1/3页)
小艇片刻不停,抵达临安实验室码头已是深夜。李不伟来不及回家,又急匆匆直奔皇宫而去,同时又安排两人快马赶往郑清之与宣缯的府上。 离开不到三日便独自返回,在深夜约见枢密使与兵部尚书,郑清之与宣缯本就觉得奇怪,又听说在皇上的御书房相见,更是觉得不可思议,心想必定发生了什么大事,否则李大学士也不会深夜面圣,更不会在没有皇上许可的情况下,便擅自作主在御书房相见。 等这二人赶到皇宫时,却并未见到李不伟的影子,只看到理宗一人坐在桌前,神色极为悠闲。又过了许久,这才看到李不伟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皇上,臣已有了赵先生的下落。” 郑清之与宣缯均是大吃一惊,再看理宗时,却并不显得如何惊讶,微微点头道:“李卿不急,且细细说来。”李不伟当下将山阳城中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后来又提及李石靖时,理宗皱眉道:“果然不出朕的意料,这赵先生果真是藏身于沿江守军。”此话大出李不伟的意料,他原本以为理宗也会大吃一惊,但如今看来,理宗似乎早就料到赵先生就是沿江守军的一员,只是不清楚其具体身份罢了。再一细想,皇上让自己与赵范前往楚州查看军情,本就出人意料,试想哪有大学士前往军营查看敌情的呢?现在想来,必定是皇上也对赵先生的行踪猜到了一二,因此让自己前去辩认清楚。“多听听,多看看。”这句话正是临行前赵昀给自己说的,难道就是指赵先生一事? 郑清之忽道:“皇上,倘若李石靖就是那赵先生,此事当真凶险之极。据臣所知,山阳守军共有四千,其中有一千多人是李石靖的旧部。这四千士兵原是属于赵善湘将军麾下,但却直接听命于李石靖。倘若李全起兵,李石靖必会前去迎战。抗击李全,朝庭必定也会如此做法,但其实与那赵先生的目的却又不谋而合了。” 理宗神色肃然道:“几位爱卿分析得固然没错,但据情报局传回的消息,李全之所以敢挥兵南下,原是我大宋有人当了内应。朕一直对此事心生疑虑,如今看来,这内应必定就是赵先生了。此人一方面怂恿李全起兵,另一方面又将消息报与朝庭,知道朝庭必会派出就近的山阳守军迎战。而我大宋军备精良,李全必然不敌。倘若大宋海军攻占了海州,定会以此为据点,进而占领整个山东东路。如此一来,这赵先生既完成了与金国的约定,自己也算是大宋的头等功臣了。” 此话一出,李不伟倒不觉得如何,郑清之与宣缯却是心头大震,因为中央情报局刚刚成立不久,已从各路军中调集了不少精明能干的士兵进去,领头人却是皇帝自己。如今军中的探子尚未知晓全部实情,皇上的情报局却已对此了解情况,这让枢密使与兵部尚书不禁骇然。 二人各怀心思,正在暗自盘算着,又听理宗道:“依李卿所言,这李石靖十有八九便是那位赵先生了。与李全开战,虽说是我大宋的计划,但如此理由却甚是令朕失望。眼下头等大事,便是要将此事做一了结。几位卿家可有何良策?” 宣缯道:“近两年以来,虽然全国十数家军械厂都已转为制造火炮与机关弩,但真正将兵器大量装备于军中,却是近几月的事情。无论是金国或蒙古,断无可能知晓此事。大战在即,倘若泄露了任何机密,必定会为我朝带来不少损失。臣以为,当在李石靖出兵之前,削其兵权,再召回临安,倘若只是一场误会,便可官复原职,若当真如李大人所说,便交由刑部处置。”郑清之也跟着道:“宣大人说得有理。只是如何削其兵权,如何召回临安,却是一件难事。战前易将本就不太正常,此时将李石靖急召回临安,必定会令其起了疑心。若是被逼急了铤而走险,以至于尚未同敌人开战,自己内部却先打了起来,岂不是坏了大事。”理宗沉吟半晌不语,显然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日,枢密院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参与的人更多了,但讨论的议题却让李不伟暗暗心惊,因为现在讨论的已不是如何应对山阳的赵先生了,而是大宋要乘此机会,直接派兵前往山东作战,进而一举收复整个山东。不仅如此,在西边与金国接壤的地方,也将派出十二万大军分别从均州、兴元等地北渡汉水,分两路直取金国。再看地图上那几条进军的路线,最终在汇集在宋朝的旧都汴京,也就是当今金国的都城南京。看这阵势,竟然要将整个金国一举拿下。 李不伟暗自盘算了一下,倘若当真如此的话,西面可收复河南,东面可收复山东,进而逼近金国的旧都,也就是现在被蒙古占领的中都。如果西边大军再顺势北上,将山西的蒙古兵赶到长城以北,那么大宋又将建立起与秦帝国一样的长城防线了。但朝庭当真会就此作罢么?都说***是无止境的,如今放眼整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是大宋的对手,又有谁能保证,大宋的版图不会进一步扩大呢? 李不伟想得入神,忽然觉得耳边静了下来,回过神来再一细看,只见墙上已经更换了一幅地图,却是广东与福建的地图。 郑清之道:“众位,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晏梦彪如今占领澎湖屿,又被朝庭封了官职,在两三年之内,想必南方海域会太平一阵子。如今大宋的首要目标,便是乘此机会兵发江北,一举收复所有的旧土。兵部已在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兵,同时由于使用了新式兵器之后,士兵伤亡人数必定大为减少,后备兵援自然不是问题。” 听到这里,李不伟忽又想起,晏梦彪投靠朝庭一事,是近两天才传来的消息,既然晏梦彪投诚,那么以前被俘的那些判众,自然也会被释放,其中一部分也许会被编入军中,倒让大宋又多了一两万士兵了。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离开枢密院之后,李不伟带着两千多名士兵,分乘十六艘各式战船,匆匆离开了临安。对于这次离开的原因,李不伟甚是清楚。自己前往山阳,主要是为了与李石靖对质,而带去的这两千名士兵,却是为即将展开的山东战役而准备的。等到赵善湘回来之后,估计还会有几万士兵集结到楚州一带。 福级战船驶入东海,八艘小艇却沿运河北上,次日上午时分便已抵达山阳城。 赵范看到李不伟又带来八艘突击快艇,已明所以,靠近前悄声问道:“皇上可已有了主张?”李不伟点了点头道:“正是。皇上说了,先将李石靖的人马分编到各个冲锋营,然后再伺机从其口中套出实情。倘若真如你我所料,就地拿下押解临安。”赵范听得一愣,叹道:“李兄弟,恐怕现在为时已晚。就在今日一早,又有消息传来,李全已在距黄河入淮处四五十里的地方,集结了近百艘战船,其中更有二十多艘运粮船。李将军得知此消息后,一大早便带着两千士兵前往江北了。”说到这里,赵范更是苦笑一声,因为他虽然身为两淮制置使,但这里却是归李石靖所管辖,虽然也有地方州官,但此时的情况又非比寻常。倘若李石靖当真是赵先生,而赵范又极力劝阻,难免会引起李石靖的怀疑,再说等他得知消息时,李石靖早已出发了。好在赵范也知道朝庭自会想出办法,当下去了冯千里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