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26 赵先生 IV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6 赵先生 IV (第2/3页)

,李石靖又是一惊,忽然跪在李不伟面前,俯首道:“李某此时成了大宋的罪臣,又陷临此境,早已心如死水,就是想着起兵讨伐李全,也万无可能了。但念在卑职平日守卫大江防线的份了,还请大学士救救南儿。”

    李不伟微微点头,也不上前相扶,任由李石靖在那里跪着,口中却道:“这是自然。原来向南这个名字,是李将军给起的。”心里又想,向南,这不是向着南方么?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本就想着要让完颜蓉母子逃往大宋的。

    李石靖道:“大学士明查,孩子的名字确实是卑职起的,原本想着乘着金国战乱之时,将我妻儿接到江南,却没料到蒙古兵取了大夏国之后,又挥兵继续西进,金国却因此得以喘息之机。眼看着蒙古又重新集结兵力,似乎要一战灭金,卑职知道事态紧急,而蓉儿又再次落入完颜洪烈之手,这才一时糊涂铸成大错。”

    李不伟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完颜洪秀与史丞相一事,除了你之外,可有其它人知晓?”李石靖道:“此事只有卑职与两名亲兵知道,但在几月前,这二人被派往江北接应卑职的妻儿,却一直没有回来。依大学士刚才所说,想必死于蒙古兵的箭下了。”

    李不伟放下心来,又道:“这样也好。听完颜蓉讲,你的儿子名叫向南,现在看来应该叫做李向南了吧?又或者是赵向南?不管如何,知晓此事的也不过三人,其它人等皆以为这孩子是江北大宋百姓留下来的一名孤儿。方才在山阳居的店门外,停了两顶小花轿,那店老板娘后来被其meimei接走了,将军可知道这meimei到底是何许人?”说着,也不待李石靖回答,又继续道:“这女子乃是我的结义兄嫂,也是史冀将军的夫人莫烟紫。不过现在她应该乘船南下,估计已离开山阳很远了。将军想必也猜到了,自从回到临安之后,小向南一直待在将军府,由史夫人抚养。你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李石靖忽又重新跪倒,目中已是泪光隐现,拜了三拜站起身来,神色间已是平静了许多:“大学士为小儿找到了安身之所,李某感激不尽,可惜为时已晚,倘若我早知道了实情,定要请命攻打金国,定要生擒了完颜洪烈。”李不伟道:“此时醒悟,也不算太晚。令子向南,史夫人自会像亲生儿子般对待,将军大可放心。但眼下有一件事情却是耽搁不得,淮北的两千士兵,眼下还在等着将军的号令呢,而且其中又有近一千名是将军的旧部,若将军不亲自发令,估计会有些麻烦。还有,如果将军还知道一些关于金国的其它情报,不妨也讲与我听。”

    ……

    第二日中午,十艘战船开进了淮水南岸的运河,使得本就不太宽畅的河面更加拥挤了。船上士兵陆续走下战船,紧接着又被收缴了兵械。

    这些士兵在前一日傍晚,接到了山阳副将李石靖的命令,全数返回淮北,没想到刚刚下船,又有人前来通知,兵部已重新下了调令,将这两千士兵中的一千多人,重新编排到大江一线的十六个防御点上,而且即刻生效。

    李不伟在赞叹兵部行事神速的同时,又隐隐觉得此事并非如此简单。要在两三天之内完成一千多名士兵的调配,实是不易。但兵部发出的调符似乎早有准备,看来朝庭早就料到此事的发生了。

    然而紧接着又传来一个消息,让李不伟更是出乎意料。李石靖自尽了。

    “赵先生已死,这事也算是做了一个了结。”李不伟说此话时,已在返回临安的途中了,此时正好是李石靖自尽后的两天。

    赵范叹道:“是啊,想不到西夏皇室的最后一员,竟然如此殒命。”

    “是啊,皇室成员……”李不伟自言自语地说着,心里又想起了李石靖的话。依他所说,完颜蓉竟然是完颜洪烈的亲生女儿,只是这完颜洪烈也太过残忍,竟然拿亲生女儿做饵,来换取大宋军队对山东的作战。对了,若完颜蓉真的是金国的王室成员,那么小向南竟然是西夏皇族与金国皇族的混血儿了?他以后是该跟着李石靖姓李,还是姓赵?还是随着史大哥姓史呢?等他长大之后,要不要将这些实情告知呢?李石靖自尽,显然是担心自己被交到刑部之后,忍不住说出自己尚有一子的实情,迟早难免一死,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自己便提前做个了结,也算是明智的选择了。

    想到这里,李不伟长叹一声道:“赵大哥,我若有了儿子,定要依依严加管教,即使做不出些丰功伟业,也断不可走上歧途。”赵范听得一愣,没想到李不伟忽出此言,再一细想,这位李兄弟平日言行多出人意表,此时他必定又在胡思乱想了,当下笑道:“公主若是有了孩子,皇后娘娘自会找人陪学伴读,兄弟倒是多虑了。”

    ……

    二十六艘战船,回来的只有两艘,其余的都在山阳城南的运河停靠待命。李不伟清楚地知道,李全起兵,正是一个契机,大宋可借此一举收复山东,同时又可以配合西线的攻金战役,使得金国四面受敌。倘若拿下河南与山东,不仅可以使大宋的防线由长江变为黄河,而且还有一部分可借长城天险。但赵昀似乎不这么想,枢密院的作战计划,以及兵部的人员调配,无一不显示着朝庭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山东与河南。

    临安皇家实验室内,最近征用了几间大屋子。这些屋中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只是在每间屋子内摆了许多张桌子,每桌由四人围坐。桌上除了笔与纸之外,还放了一个类似木鱼的木块。有士兵用木棒不断地敲击着木块,另三人则在纸上匆匆地记录着。在靠近门边的几张桌子上,摆得却不是木块与木棒。这几张桌子下面放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瓷质容器,这容器上伸出两根电线,电线连接到桌上的一个设备。

    李不伟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转向旁边的徐永红问道:“这种方法可行么?屋子里会不会太吵了些?”徐永红道:“校长请放心,每桌相距虽然很近,却也能辩识出敲击的节奏。兵部说过了,真正作战时炮声震耳欲聋,比现在不知噪杂了多少。倘若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识别报码,战时就更加困难了。”

    李不伟点了点头,走到其中一张桌子旁边,只见其中一名士兵正在反复按下一个铜质弹簧片,每按下一次,桌上的纸盆扬声器中便会传出‘咔嗒’的声音。其它三名士兵侧耳倾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