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 战争之神 (第1/2页)
海州守军退去。赵善湘虽然取下海州,却不敢大量屯兵于此,毕竟海军的优势并不在陆地,倘若在此安营扎寨,虽然士兵们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但同时好必须提防着敌军反扑。因此赵善湘只是在岸边留下几百人,不时深入陆地打探消息,而大军主力,则仍然待在战舰上,在三四公里外的海面上静候徐敏子与杨义大军的到来。 徐敏子与杨义的任务,是由楚州出发取下沭阳,再向北继续行进到达海州与赵善湘会合,然后将海州作为第一个据点,这里也是大宋战略物资运输线的第一站。 据可靠情况,沭阳至海州一带并无蒙古大军,就连李全部众也是全部盘据在益都附近,即使偶尔有小股军队出没,也都是地方上的驻军,数量极其有限。也正因为如此,徐敏子与杨义的一万大军畅行无阻,未遇到半点抵抗便轻取沭阳。徐敏子即刻派人将消息传给赵范,同时留下几百人驻守,自己与杨义却带着余众,火速赶往海州。 赵范身为东路军元帅,自然要将整个战局做一全盘考虑,但这几日来一切都甚是顺利,似乎打仗已变得简单之极。 其实在原历史上,赵范的弟弟赵葵才是率领宋军攻打金国的将领。南宋与蒙古合力攻金时,赵葵与徐敏子、杨义等带着六万五千士兵开赴洛阳,却发现洛阳城只是一座空城。得知宋朝开战,蒙古军队随即南下伐宋。宋军占领洛阳的第二天,杨义部众就遭蒙古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过了月余,徐敏子的粮草断绝,被迫撤退。蒙古军趁机掩击,宋军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端平入洛’。 然而如今的东路大元帅成了赵范,赵葵却是主管后方供应,代替了史嵩之的任务。 对于赵氏兄弟,李不伟自然了如指掌。赵范虽然是军人,但诗文却不差。赵氏兄弟都是南宋有名的诗词家。兄弟二人的老师,更是大宋枢密史郑清之,也是大大有名的文学家。 不过历史已经改变了。由于蒸汽战船的出现,使得赵善湘成了海军统帅,而野战火炮与机关弩的出现,则让赵范有机会带领大军北伐,这虽然与原历史不符,但李不伟却并未想太多,因为自从他来到南宋的第一天,所有的历史都已改变了。 再说徐敏子与杨义,离开沭阳之后不久,就得到了赵范大军在宿迁大捷的消息,当下军中欢声雷动,近万名士兵连夜行军,距离海州已不到半日路程。 虽然以前也经过多次演练,但毕竟时间有限,战争初始,宋军仍然不习惯这种行军方式。目前野战陆军的装备虽然简单,但比起几年前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敏子与杨义的一万大军,总共有野战炮八门,机关弩车十二辆,炮弹一千余枚,弩矢四万多支。但这仅仅是中远程攻击武器,随军还必须带有燃料、备用蓄电池、为机关弩充电的蒸汽充电机、各种维修备件、以及最重要的粮草。一万大军中,技工占了近一百人,随军农夫又有四五百,另有近三千士兵是为这些作战机器服务的,真正的步骑兵只有不到七千人。 一万人的部队,听起来似乎有些少,但李不伟与赵范却明白,就是这一万人的陆军部队,其战斗力已赶得上以往四五万人,这不仅因为火炮与机关弩的杀伤力,更是因为普通士兵装备的大幅改进,况且再过几日,又有三万陆军将从长江一线奔赴前线,大宋横扫江北之势已成定局。 目前,大宋陆战部队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负责打探敌情的骑兵。这类骑兵的标准装备有随身急救包、足够三天的压缩瓶干、双筒军用望远镜、一匣十矢的十字枪弩弩、五十支弩箭、长筒式手持迫击炮、迫击炮弹三枚、信号弹两枚,另配有左轮手枪一把,子弹三十发,以及轻型手雷三只。经过改进的十字枪弩弩,其射速为每分钟近十矢,射程为三百米。而长筒手持迫击炮,可以杀伤五十米以外的群体敌人,有效杀伤半径为五米左右。至于信号弹,则可以应急传送军情,又或是为炮兵指明攻击目标。这些物品看似不少,看由于是骑兵,因此大都是拖在马匹上的。 第二种是火炮手。火炮手分为两种,分别是野战直射炮手与迫击炮手。炮手的主要任务是发射炮弹。每一门野战火炮,需配有六名士兵,分别负责装弹、瞄准、清膛、散热、马夫等任务。由于目前已是后装火炮,因此火炮的射速极快。至于迫击炮,无论是82型,还是62或42型,都是由四人cao作,两人负责迫击炮的短距离移动,另两人负责抬着弹药箱同时移动。一万人的部队中,平均配有十门野战直射火炮,以及三十门各式迫击炮。 第三种是机关弩手。机关弩手的任务是对骑兵冲锋队连续发射弩矢。每一辆机关弩车由两名士兵cao作,分别负责瞄准与更换弩矢与电池,又或是遇到弩矢卡住的时候手工排除故障。改进后的机关弩,其射速为每分钟一百二十矢,射程约六百米。每一万人的部队,平均配有十五辆机关弩车。 第四种是火枪手,属于火枪营。火枪手的主要装备就是长筒火枪,并带有刺刀。不过火枪的数量有限,因此每一万士兵中,火枪营只有不到五百人。这类士兵与炮手和机关弩手配合,共同打击中远距离的目标,同时又是保护火炮与机关弩的主力部队。火枪手配有手雷,同时还兼投弹兵的作用。 第五种是十字弩手,属于机弩营。机弩营与火枪营类似,都是中距离远程攻击部队,但因为十字枪弩弩的数量远多于火枪,所以每一万人中,有近两千人都配有一匣十矢或二十矢的十字枪弩弩,每人携带两只备用弩匣。十字枪弩弩射程远,射速快,而且其弩箭与机关弩的完全相同,因此弩矢可以相互通用。由于枪弩弩轻便易携,因此相比较机关弩而言,更容易将射击点移到所需的地方。但与机关弩相比,十字枪弩弩的射速仍有差距,大约二十名枪弩手,才能与一辆机关弩具有相同的火力密集度。 第六种是护卫军。护卫军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炮手、机关弩手的安全,如遇大批骑兵冲锋,而火炮与机关弩又无法拦截时,便要挺身而出抵挡骑兵,以保证火炮与机关弩安全撤离。护卫军的主要装备是长枪。这里所说的长枪,并不是火枪,而是三米多长的铁杆或木杆长枪。护卫军身着全身型重甲,以板甲为主,另有一部分配有护面,组成步兵方阵阻挡骑兵。 第七种是通信兵。在骑兵外出打探敌情的时候,偶尔会用旗语传递消息,因此通信兵需要用望远镜不断监视。另外,如果是阵地战,通信兵还要赶负责电报线缆的铺设,以保证十公里内的有线电报正常通讯,同时还有负责翻译电码,将情报准确无误地传给指挥部。 除了这些兵种,还有随队军医、技工、伙夫、随军农夫等等。 对于兵部的这种编排,李不伟也曾暗自赞叹。若只论陆军,就是到了清朝末期,大宋军队也不见得会吃亏,更何况如今面对的只是以骑兵作为主力的蒙古与金国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徐敏子与杨义虽然只有一万大军,却并不如何担心,甚至有些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