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12 济州大战 II (第2/3页)
,倒像是有十几辆运送粮草的马车停在不远处。那千夫长求功心切,当下命令众骑兵冲杀过去,心想王子早就说了,与宋军开战已成定势,倘若我等先行告捷,自是大功一件。在当时,蒙古骑兵的战术很是有效,这些蒙古骑兵往往是成群结队地行动,在冲近敌人一定距离之后,便开始放箭,放得四五箭之后,便会迅速回撤。倘若冲至敌人前面却又无法放箭,就会火速退回到自己的阵线。之所以这样做,是作为一种计策,诱使敌人去追赶,直至他们准备了埋伏的地方。但如果他们看到对方的骑兵人数远多于已方,便会骑马迅速离开,倘若对方是步兵的话,便会远离至一两里地之外。 然而谁也没想到,刚刚冲出不久,这千夫长便听到几声惨叫声与战马的悲嘶声,原来是宋军骑兵发出了十几支弩箭。这弩箭的射程极远,已大大超出了蒙古骑兵弓箭的射程。 宋弩的厉害,蒙古人也是早有耳闻,军中也有工匠仔细研究过宋弩的构造。但这名千夫长立功切急,心想你的弩箭再厉害,等进入我们的弓箭射程之后,管叫你这一百多人死无葬身之地。正如此想着,却见宋军骑兵已掉转马头,跑出不远之后,忽然又兵分两路散开,将那十几辆粮草大车扔在原地,直对着冲锋的蒙古铁骑。众蒙古骑兵正犹豫着是否也要兵分两路追击,却听尖锐的破空之声传来,有眼尖的士兵忽然发现,那粮草车上竟然有弩箭射出! 速不台强忍悲痛,沉声问道:“宋军的十几辆弩车,便将千人队杀得只剩一半?”那士兵惊魂未定,道:“弩车射了一会儿便像是用光了弩矢,但那百多名宋军骑兵又掉转马头杀了回来,每人又放出四五支弩箭。”速不台听得心头一震,忙问道:“你可看仔细了,是宋军的骑兵在马背上射的弩矢?而且是连射四五矢?”那士兵一愣,正在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却听另一人答道:“没错,宋军每人都射出四五矢,但并没有我们射得快,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足够射出七八箭。可惜的是,当时还未进入我们的弓箭射程,却早早中了宋军弩车的埋伏。” 速不台半晌不语,忽又转头进入帐中。古直跟了进去。有人通报了结果,古直道:“元帅,据死伤士兵的伤口来看,宋军骑兵手中的弩机,竟然与弩车有着完全相同的弩矢。但看死伤士兵的伤口,这些骑兵弩机的射程却大不如弩车。尽管如此,这种弩机的射程,仍要我们蒙古弓箭远上近百步的距离。”近百步的射程,这在当时已是绝对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宋弩的射程已超出蒙古弓箭近一倍了。 此时,帐外传来众士兵的叫嚷声,一名亲兵禀报道:“元帅,那些士兵的千夫长死了,现在都叫嚷着要元帅出兵,为他们的千夫长报仇。”话音未落,帐外的叫喊声更甚。速不台走出军账,只见众士兵均是满脸悲色,更有人痛哭不止,磨拳擦掌站在战马旁,似乎随时准备上马冲锋厮杀。 古直在一旁低声道:“元帅,在十几年前,金国骑兵曾大破宋弩阵,当时金兵的策略是将骑兵分散开来,排成约一里宽的队形。如今我们拥有两万蒙古健儿,倘若将一支万人队排成两三里宽一同冲锋,便不惧怕宋弩齐射了。” 速不台听得一愣,正仔细想着古直这番话,却听古直又接着说道:“据探报,这批宋军由赵范率领,只有不到一千名骑兵,其余的都是步兵与弩车兵。倘若我们能冲到宋军的步兵阵中,胜负立分。” 速不台摇头道:“蒙古骑兵的战术,贵在奇袭。倘若敌人已布好阵势,我们又岂可自投罗网?况且今日看到的这些宋弩,其弩矢与以往大不一样,似乎每支弩矢都经过精细磨制而成,想必宋军的弩机又有改进。”说到这里,速不台忽然止住,抬头环顾四周,看众士兵那跃跃欲试的神情,心想今日初战大败,倘若再畏道畏尾,难免影响了士气,当下叹道:“也罢,便听你所言。” …… 中午时分,赵范与李不伟正在帅船上商议着东平府的攻城之策,却听岸边瞭望塔上的士兵大声道:“蒙古大军出城了!”众人听得神情一振。过了一会儿,那士兵又道:“蒙古骑兵约有有五千多。” 不多时,有探马回报,得到的消息与瞭望塔上看到的无异。 李不伟低声道:“赵大哥,今日早些时分那批蒙古骑兵,似乎只有一千多人,如今五千名骑兵来袭,还是要小心为上。”赵范道:“兄弟说得没错,自然要小心为上的。”说着,将传令兵叫到跟前,细细叮嘱了很长时间,那士兵领命而去。 岸边的士兵,已将步兵排成了方阵,又在方阵前方穿插布置了六十架机关弩与十二门直射火炮。六二型迫击炮,被安放在了河岸边,八二型迫击炮则被直接安放在了船上。过了没多久,瞭望台上又传来了新的军情,集结在济州城外的蒙古骑兵已达一万五千人! 难道蒙古大军竟然要让一万五千骑同时冲锋?眼前这片空地虽然开阔,但与蒙古草原相比却仍是相差甚远。一万多骑同时冲锋,就是阵型也难得排开。 李不伟已下了船,身穿一件量身定做的铠甲,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士兵之间。李不伟的铠甲无论是颜色还是风格,都与赵范、冯千里等人大异。李不伟穿着这件重达十几公斤的衣服,走起路来颇为不便,他缓布走上了临时搭建的观战台,站在了赵范身边。 李不伟刚刚站稳,陆天立即招呼几名亲兵,在李不伟身前立了一块木板。看这木板的质地,坚硬无比,寻常箭矢决计无法射穿。这木板的上端,开了一个约四十厘米见方的窗户,窗户上安装的是一块厚达五厘米的玻璃板。 这件装备,整个大宋军中只有李不伟能享受到。在李不伟离开临安后,周依依担心李不伟的安全,想方设法找到谢道清,请她在赵昀面前不时提及一下,务必保证李不伟的人身安全。赵昀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原是史弥远的原因,但能将皇位坐稳,却是李不伟的功劳。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倘若李不伟出了事,对于大宋的科技发展与江北建设,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赵昀即命皇家实验室特制了这块护盾。 对于当时的皇家实验室,普通玻璃无论是制得极薄还是制得极厚,都会出现技术上的困难。但范东来知道这是为李不伟专门定制的防身宝贝,当即让人开始实验,终于在一个多月之后,制成了这种厚达五厘米的玻璃。范东来也做了试验,以大宋的骑兵手弩进行射击,在任何距离都已无法射穿玻璃。再以机关弩进行近距离射击,玻璃虽然被射得破碎,但弩矢也失去了劲势,即使穿过玻璃,射在李不伟的铠甲上也不至于重伤。 李不伟现在就站在这面超级护盾后面,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赵范,心里颇有些过意不去,有心拉他一同站过来,却又知道赵范决计不肯,因为主帅若是躲在护盾后面,士兵会做何想?其实李不伟也不愿被这玻璃保护起来,但赵范却说得十分清楚:此乃皇命。 陆天递过了一架双筒望远镜,李不伟接过之后挂在胸前。他所在的观战台视线极好,远处也是一片平地,李不伟透过望远镜,将近十几公里的情形尽收眼底。远处尘土飞扬,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蒙古骑兵。他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马,心想瞭望塔上的士兵说有一万五,那便是一万五左右,这些士兵一定学过如何估计敌人的数量,刚才的那些数字,想来不会有错。 没过多久,蒙古骑兵越来越近,李不伟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士兵甚至还备了两匹战马。再看大宋的那一千弩骑兵,却是井然有序地排成预定的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