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_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八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八节 (第5/5页)

西海马上换上一副笑脸,转过头就咬着樱唇暗自偷骂。

    “你马上回天山?”

    “我吗?”西海诧异地睁大眼睛问道,“你是叫我回天山吗?”

    江南不理她,顾自说道,“明天我以你室点密可汗特使的身份,和大周签订盟约。后天上午,你带着这份盟约,和大周使者日夜兼程赶往天山。可汗看到这份盟约后,自然会知道怎么做。”

    “哎,昭武江南,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凭什么命令我?”西海黛眉高挑,很是生气地说道,“阿爸说过,叫我留在这里……”

    “取道河南道,先到吐谷浑。”江南头都不抬,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西海的话,“到了吐谷浑,立即恢复你萨满圣母的身份,叫夸吕按兵不动。”

    西海一听事情很重要,不敢撒娇了,噘着嘴很委屈地望着李丹,悄悄做了个“把她吃下去”动作。李丹佯装没看见,抬头望着屋顶。西海大怒,抬脚就踹了他一下。

    “雅璇,你带人即刻返回山东,和何永康取得联系,住在他安排的地方。”江南继续说道,“你切记,不要回家,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这很重要,关系到你全家人的性命。”

    “白马堂的人还在吗?”

    李丹点点头,“你要用吗?”

    “对,调用白马堂所有人手在邺城待命,一旦事情有变,即刻把斛律光的家眷全部送出邺城。”江南说道,“白马堂的人和佛教很熟,利用这条通道最安全。你们把人接出来交给雅璇,然后何永康会从水路把斛律光的家眷送到大陈国。”

    李丹有些疑问,刚想说话,江南把那块凤凰璧拿了出来,“找个时间,和天骄使者见个面。宇文护死了,大周形势剧变,她肯定会联系你。你和她仔细谈谈,看看能不能利用他们的力量,给你以帮助。”

    李丹拿起那块凤凰璧看了看,心里不禁想起了哥哥。如果哥哥还活着,他现在会在长安干什么?

    =

    二月二十八,皇子鲁国公宇文赟承先帝遗命,册封为太子。

    同日,皇后下旨,拜李丹为大冢宰。因其护驾有功,赐爵秦国公。

    李丹即刻下令,原大冢宰府所有官员掾属全部留任,各司其职,继续处理国事。

    同日,李丹奏请皇后,拜邓国公窦炽为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申国公李穆为太保,负责cao办新皇登基大典和先帝大丧之礼。

    李丹和宇文宪等人则召集中枢大臣商议与西突厥的盟约。这份盟约有卖国之嫌疑,但李丹愿意一力承担所有罪责,随即得以通过。

    同日下去,李丹、宇文宪和昭武江南正是签订盟约。

    =

    晚上,宇文宪、李晖约见大陈国皇子长沙王陈叔坚,昭武江南应邀参加,三方展开会谈。

    与此同时,李丹则在大德殿和大臣们商讨是否废除新政的事。

    宇文盛、窦毅、王轨、宇文神举、高颎、苏威、韦世康、杨荐、郑诩等三十多名大臣云集殿内,争论非常激烈。

    大臣们众口一词,强烈要求废除新政,只有李丹、高颎、王轨、苏威、韦世康等五位大臣坚持继续实施。争论到半夜,苏威提出了一个建议,加大限制佛道两教之策的力度,寺院道观控制在一千所,沙门道士控制在十万,其余所有寺院的房屋、土地、财产、杂户、奴婢一分为二,一部收归朝廷,一部赏赐给朝中大臣,按品级高低人人有份。

    这是明目张胆地瓜分朝廷财富,但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赞同。

    此策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门阀权贵对新政的愤怒和抵制。新政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失,现在朝廷加倍补偿了,愤怒自然也就消失了,抵制也就成了笑谈。

    这时,又有大臣说话了,朝廷赏赐了杂户和奴婢,家里人口多了,吃饭有困难,你得修改田制。

    大周朝廷为了和门阀权贵争夺人口,在实施均田制的时候,门阀权贵家里的杂户和奴婢不能授田,这为朝廷下旨释放杂户和奴婢创造了条件。过去大周每释放一次杂户和奴婢,都能增加一定数量的均田户人口,这有利于朝廷财赋的增加。现在这些门阀权贵看到时机来了,马上提出来修改田制。

    李丹大致问了一下情况,高颎和苏威认为朝廷土地增加了不少,可以扩大授田对象。李丹大手一挥,准了。

    这时,苏威提出来修改官制。

    官制修改本来就是新政的主要内容,宇文护早有详细的计策,但他死了,这个事也就搁置了。李丹那日曾听到宇文护的遗言,并做出了承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也答应了

    三省分立这种官制从曹魏开始,到两晋已经很成熟了,但因为大周实施六官制,这两种官制差别很大,修改、准备和实施都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李丹让苏威、韦世康负责此事,只待大战结束,时机合适,则下旨颁行。

    苏威担心李丹这个大冢宰做不长,要求一个月内实施。像李丹这种大冢宰很罕见,朝堂上下都知道他是个过渡人物,而他自己似乎也认命了,甘心做个过渡人物,各方要求统统满足,一句废话都没有,这种宰辅到哪找去?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有要求赶紧提,有些政策颁布也就颁布了,有好处谁不捞?

    李丹问苏威,你有把握一个月可以实施,而且实施起来不会造成混乱?你要知道,一个月后,前方的仗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

    苏威说,宇文护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其实就等着实施了。拓跋大魏(西魏)过去实施的也是三省分立制,直到宇文泰主政后期才实施六官制,距离现在不过十几年,朝中大臣们对三省制的官职、职权都很熟悉,他保证不会造成混乱,而且新官署马上就能发挥作用。他特别提醒李丹,这个新官制可以巩固和增加李丹的权力,有利于他在战后控制权柄。

    李丹犹豫不决。官制修改,官职、职权就有变化,大臣们的权势和利益就有变化,假如因为利益受损,前线将领们心怀不满,那就麻烦了。自永嘉之乱五胡南下后,中土北方王国交替更迭,大臣们都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武界限很模糊,打仗的时候朝廷很多官员都在前方战场上。李丹不打算冒这个险。

    苏威竭力劝说。高颎、韦世康、王轨也都认为可行,影响不了打仗。李丹知道他们的心思,就怕自己倒台了,新政又彻底完蛋。

    “好吧,你们做好准备,我去说服皇后和六官大臣。”李丹大手一挥,答应了,“如果他们都同意,那皇帝登基之日,即诏准执行。”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