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电影上映 (第1/2页)
经过两个多月洗脑似的宣传,网络上各大论坛邦乔维粉丝会的成员基本达成了共识,等到电影上映,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支持邦乔维。 《曾经》官网的点击率也在稳步提升,从开始的每天几十递增到现在的每天几十万;官网的留言板上每天都有粉丝们来留言,大家都在期待电影上映。 十二月初,孙润完成了《黑暗侵袭》的后期制作,从新西兰回到了洛杉矶,而此时距离《曾经》的试映也只有一周的时间了。 美国电影试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影拍摄完成后不久进行的,这种试映的电影比较粗糙,配乐、特效都没有完成。 试映主要是有针对的邀请观众进行观看,在影片结束后,观众会填一份问卷,问卷中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一、你对本片评价如何?二、你会推荐给朋友吗? 问卷填完,研究公司立刻将每个答案变成分数,计算成绩,同时会邀请部分观众留下来深入讨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 试映结束后,导演会根据观众的反映重新剪辑,甚至可能重新拍摄一些镜头,几周后再次以新版本试映。 吴宇森拍《变脸》时,他在结局安排屈伏塔把凯奇的孩子带回家,但监制坚持要屈伏塔自己一个人回来。片子拍完后,电影做了一次试映,结果只得到了60多分,回收的问卷调查中所有观众都在问那个小孩后来怎么样了。最后监制向吴宇森道了歉,并让他重拍了这场戏,再次试映时《变脸》拿到了90分。 另外一种试映是安排在电影上映前的一到三周之内,这时候电影的档期早已敲定,试映后也不可能再把电影拿回去重拍,试映邀请的主要是媒体和影评人,目的在于通过媒体的好评为电影造势。 戛纳电影节上观众和媒体都对《曾经》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孙润和索尼经典相信在美国也能获得媒体的好评,他们就是要让媒体告诉大众,《曾经》是部好电影。 索尼经典知道《黑暗侵袭》的后期完成后,主动找上门来,要和孙润谈《黑暗侵袭》的发行权。 孙润正求之不得,如果索尼经典能够拿下拿到《黑暗侵袭》发行权,那么自己就可以把精力用在《曾经》的营销上了。 他为索尼经典安排了一场《黑暗侵袭》的试映会,在观影的过程中索尼经典的高层们差点吓得尿裤子。观影结束后,他们当场拍板拿下《黑暗侵袭》的北美和海外发行权,依然是直接分成。 一周之后,索尼经典邀请媒体在洛杉矶举行了一场《曾经》的试映会。之后的几天里,出席试映会的媒体陆陆续续地放出了影评,情况比预计的还要好,媒体一边倒的给出了好评,没有差评,连中评都没有,有好几家媒体直接打了满分。 《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就打了满分,他在专栏里写道:“《曾经》不是1994年的最佳影片,但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电影。《曾经》的故事非常简单,甚至都没有给人物的取名字,片尾的字母也是男孩和女孩。电影的内容主要是音乐和对话,从开始到结束。虽然故事比较简单,却能抓住你的心,让你屏住呼吸,你的眼珠甚至都舍不得离开银幕。” 《芝加哥论坛报》也给了A的超高评价:“如果你喜欢《音乐之声》、喜欢《周末狂热夜》这些音乐电影,那么你一定会喜欢《曾经》。与普通的音乐剧不同,《曾经》没有那么戏剧化,它非常生活,音乐完美的融入到故事之中,就像被施了魔法,让不知不觉便被两位质朴年轻人的简单生活所打动。” 当然也不全是一味的称赞,《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指出了电影的不足:“过多的长镜头导致电影的节奏相当缓慢,情节比较拖沓,而邦乔维蹩脚的演技,拖了整部电影的后腿。但出色的音乐将电影提高了一个层次,使整部电影显得清新脱俗,十分可爱。” 虽然指出了不足,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给出的评价依然是B ,对普通影片来说这个评价已经值得欢欣鼓舞了。 参加试映的粉丝也纷纷在各大论坛里发帖分享自己的感受,清一色的好评,在他们眼里《曾经》简直可以与《音乐之声》相提并论了。他们的这些观影感受把各大论坛的粉丝胃口吊得更高了,所有人都恨不得马上看到这部电影。 试映之后一周,索尼经典开始在青年少年观众比较集中的几个节目投放广告,力图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交给上帝了,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上映日的到来。 12月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