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8章、治荆南(2) (第1/2页)
见诸葛亮沉思,萧雷心中亦是在计较。半响,诸葛亮终是从沉思中出来,犹是迟疑道:“世家,确实是主公的一大麻烦!荆州之事,向来如此。一旦处理武断,屠刀一开,恐便会引起天下世家恐慌与排斥,他日对主公的大业,怕是极为不利。” 萧雷遂道:“那时我等计议已定,此时却还犹豫作甚?若是军师犹自迟疑,不若此时便交与本将来处理。” 诸葛亮急道:“此时萧将军万万不可急躁!”又言道:“亮亦非不想除却那阻碍我主大业之世家,只是当下寻不出借口耳!此事无须萧将军出手,但请静候,不出三日,亮必有对策,光明正大除却荆南不识时务之各个世家。” 萧雷点头,却是话锋一转,问道:“我等还有多少米粮?” 诸葛亮乃翻过文书,粗粗一算,之后乃皱眉言道:“怕是只有五、六百石了!若是继续如此下去,恐怕半月都难以峙,何言等来年新粮!” 萧雷亦是呐呐道:“十万百姓,无粮恐怕将要大乱。若等来年,自是无指望了。”忽地想到一处,萧雷乃问诸葛亮言道:“江东粮足,前番不是听军师说过如今孙刘已然结盟么?何不过江往那处借粮,以度燃眉之急?” 诸葛亮一愣,旋即苦笑道:“也便只能如此了。”言罢,寻思一阵,又问萧雷言道:“至于那百姓居所…” 不待诸葛亮说完,萧雷便是一笑,言道:“此雷倒是有一计。” 诸葛亮惊讶,却是极其期待,问道:“萧将军有何对策?” 萧雷缓缓言道:“还能如何?不过是扩建四郡城池罢了。”眼见诸葛亮愣愣不语,萧雷自又是补充道:“如今荆南徒增十万百姓,若要使其皆有住处,怕是只有扩建一条出路!只是需要军师即刻下令,因荆南粮价上涨,官府无余钱购以济百姓,即日起,只有愿意为扩建四郡城池出力之百姓,方可至官府领取米粮。” 诸葛亮听到这处,不由大叹一声。诸葛亮聪明至斯,如何能不明白萧雷所言之妙处,当下心中甚慰不已,笑道:“如此,亦能避免流民无所事事徒增乱事耳!” 萧雷自是不置可否,又言道:“至于良田之事,此事万不可姑息。依雷之意,若辖地内有世家妄想闹事,便取罪魁收获杖责,情节严重者视情况或监禁,或充军,或斩首,甚至没收全部家业!必须得保证新来百姓劳动成果不被人无端夺取,亦可大安民心。” 对于世家,诸葛亮虽是迟疑不断,然则那皆是未有借口而已,绝不代表他能容忍,对于这些扰乱治安者,自是从来不会手软,当下闻萧雷之言,自是重重点头赞同。此三事既是有了思量,诸葛亮旋即命人唤蒋琬、费祎二人至。 那蒋琬、费祎二人幽善民政,诸葛亮知其大才,故而每每有大事决议,一切安排措施便只叫此二人下去执行。此二人却也从未让诸葛亮失望,甚至每每关键时候,还能补充诸葛亮所不足。 便等待这期间,诸葛亮忽有郑重问起一事,却是刘备此时军队数量比之新野时,增加了不知几何。如此大数量的军队,在荆北几乎是未有遭受任何损失,乃安全退回荆南,实为另一大问题。 若说普通百姓缺粮,官府尚可勉强从官仓中拿取,可是士兵一少粮,又能从何处而来?退一步言之,即便此番去江东,能借得百千石粮食,当可解燃眉之急,然则为长久计,该当如何? 知道这等问题,萧雷心中想了一想,忽地便觉得脑海里一片清晰,乃谓诸葛亮言道:“昔日雷在许昌时,曾闻曹cao所辖之地,教民屯田。今十万荆北百姓迁徙江南,军师知道让其开荒屯田,何以不曾想到让我军士兵亦去参与开荒?” 诸葛亮疑问道:“士兵参与开荒,那平时训练又将如何?均被懈怠,倘若曹军挥军南下,无有用之兵,又当如何?” 萧雷自是心中早有定夺,当下闻言便笑道:“三十万荆南百姓,却供养我军近五万人马,这已经是个大问题了。说我军五万,实则仍是保守估计。须知新野、樊城处,我主公原便有三万士兵,翼德在襄阳亦是有万余士卒,加之南郡云长处以及荆州城守军亦是有一万五千余,此正规军,我等便有部下五万五千。而荆南四郡,每郡士兵亦不下于两千,亦是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