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纷乱 (第3/5页)
燕公,掌上谷、范阳、广阳、渔阳、右北平之地,此人本为西北派系,与朝内董重等人有很大瓜葛,这次迁他,已经暗示是法外开恩,希望他能感恩戴德。但对此我不抱信心,老师们也不抱,所以东面五郡的辽公公孙瓒正好和西面他的老师算作东北派系插在他的两肋,这干人在朝内便有很多恩怨,现在把他们放在一起,只能。他的存在只是隔断这两家的联系,一旦我们对任何一家动兵,则牵头另一家则可;或阻断去路,或三面夹击都可,不同的只是到底是哪一家而已。为了确保孟德兄的优势在长城外,我们还在紧贴冀州的涿郡放了代子韩馥,这又是个垫子。 其南边青州有齐公袁绍,这人是这次爬上来最快的,青州几百万人,都在其手。我还能记得他的那些谋士,我认为他将是最可怕的敌人,老师们怎会养着这样的一只老虎。而更可怕的是,这次袁氏几人受封。我甚至认为是不是老师们弄错了什么。不过老师说这些袁家人未必能齐心,这我就不得而知了。 再南便是袁氏另一个叫袁遗的人,我不认识他,只知道现在他是徐州东海琅琊两郡的宋伯。彭城、下邳的徐伯陶谦我认识。而另一个同时认识的人现在成了扬州九江、庐江的蔡侯,提到刘繇,我便想到那天潜山上的雪。往事着实不堪回首,使人回想亦怅然。 最后一个姓袁的我还很熟,不过不是好的那种,他成了豫章的随侯。我曾定计取下来的地方终究变成了这个混蛋的土地。而豫章一郡就有一百多万人,这是让我更愤怒的。扬州剩下的四郡为大将军朱俊的吴公领地,但对于我,这个人手下的那几个人更是令人担忧。 而他们终究把我们占据的地方给吞了,但是长者告诉我,得让,以显我等胸襟,皇上的气魄。这前一个我信,这后一个,我相信所有人都不信。我并不是想诋毁皇上,但是现在的皇上已经把政事都扔给了四卿,或者说三卿,而自己似乎去过一种他想有的轻松写意生活去了。 兖豫两州相连,多是人丁繁茂之县,故而最为复杂。除了北面刘表的卫,还有一个为孔夫子的后人孔融,此人为鲁伯,看着他略显臃肿的身体,面貌却极精灵般,有些意思。想到以往郡国本皆撤为郡,现时又变成国,真是徒劳功夫,不过有些意思。 紧挨司隶的颖川和原陈国现为淮阳郡的陈侯刘焉又是一个皇亲,这人好像开始在并州,本已打通关节要去益州,似乎看来他也看出中原的不平静,想找个安生地方呆,却赶上我把董卓诓进蜀地,这事自然只能作罢,不知此人是否记恨我,不过当场,他似乎面无表情,只管谢恩。 剩下的汝南、砀郡(原梁国)、泗水郡(原沛国)则是另一位大将皇甫嵩的郑公国了。他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有些老了,目光也有些疲劳,少了很多以前见面的感觉。 整个交州则给了另一个刘氏皇亲,这次分封刘氏之人之多大多是因为当初这干刘氏之人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那时带兵前来最是踊跃。老实说,这干人虽不善于天子,但决计不会想让大汉覆倾,否则自己也没了依靠和地位。但这帮人也不能太多,实力也不能太强,否则联手要皇位也是令人头疼的。 就这样完了,没有我的地,我也没想要。 这就是政治。 皇上觉得得给我一些,但是我真的不需要。 我固辞不受公爵之衔,这是我提出,和老师他们一起商量好的,因我所为,我也确实不好称公。父亲也自请降了一阶,因为本来这郡王便是因为我之故,我推了,父亲便也推了。既然父亲都推了,我也就再不cao心这些事情了。反正父亲只有我这个御赐的儿子,终究到最后我便承父亲的位就是了,赵公,听起来还不错。而且我又不叹着一口,我感觉得出来,我还没有完全被这里同化。 当今天下,辅政三卿把司隶围护大半,剩下的还由刘氏宗亲围拢,凡有实力的都互相掐着对方脖子,或者有些无关紧要地人垫在中间以作缓冲之用,我在司隶掌着兵权。最重要的,死死包住董卓的还都是站在我们这样一个“同盟”内部的,便不怕谁勾搭董卓为乱。这就是政治。 待得后来听完老师的割地朝圣,我便明白,他们三位长者是有分工的:父亲在并州却能主北方全境,他只要一动,便能惹得鲜卑动,则北境各诸侯皆受弹压。孟德兄则似乎是一个随时可能用兵出击之人;可震慑东部各藩;而老师则背巴山而立,掌长江水道之上,水军顺江而能下,平江东各地之乱方便至极。这就是政治。 不过,我却更关心着我们如此的后果,所幸鲜卑人还是不够强大,而且各自为战,如果真有一个和我大汉强大相比的国家在我等旁侧,我们这般会不会是亡国之路。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当没有大的外患时,这种内乱就是最可怕的。当整件事情定了下来后,我便下定决心不再考虑任何错误,坚定地执行它。所以开始考虑的时候,我就没有考虑自己的封地,而他们也觉得一直留一个人在司隶是比较好的,而我显然是三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最适合人选。这就是政治。 后来我感觉,这种同盟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其结构,我就是中间接头,如果他们之间有缝隙,哪怕再小,我都会知道的。这就是政治! 我想我开始深入体会政治了,这几十天,我感觉像几十年,可回过头来看,却依然是一晃而过。这就是政治! 我在平城街那里有了间寓所,上加骠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以后我就要负责整个司隶的安全。上掌十六军,分内外,我掌外八军之虎符。看来我当这种职位,比较让大家放心。我写信让陈哥把自己的家帮忙搬过来。荐了田缄、宋、鄂焕等人做了我的掾属从事,而原来的种种人等都随董重走了。有一天我鼓着勇气和父亲提到了波才和韩暹,父亲沉思了好久,让我小心,不过他也说,这种人能用还是用,毕竟天下的能人贤士十几年前都被杀得差不多了,他也觉得不忍了。 就这样,我习以为常,驾轻就熟地开自己的府,治那些天知道是什么的事,维持着这个近天边的秩序。这就是政治,我已经时时触摸到它的存在了。 可以作为凭证的是,听我父亲最多的一句话:“这件事不要管了。” 我能体会到其中一些事情,所以我乐得清闲,抽了空给我的南蛮王兄弟写信,让他过来朝拜一下,在现在这种四方蛮夷不太搭理我大汉的时候,他来终究能让皇上开心点,也能让我添一件功劳,兄弟也能得到利益。平日还带着兄弟们出去到老师的地界里打了些猎。 老师也就把那苑子交给我打理,分封后没几日,他便走了。在老师走之前,其他的诸侯也都走了。我很有礼貌,所有人我几乎派人都送了,有些还是我自己去送的。甚至包括袁术,我本不想去,但老师逼着我去,他也识趣没有过多烦扰我,我便让他活着出司隶了。 不过我几乎不能随意入宫了,我很想当面感谢我曾经的义父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