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_第九章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展历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展历程 (第2/3页)

伯人[2]。拜占庭帝国匍匐在阿拉伯帝国脚下,阿拉伯人把拜占庭帝国拦腰斩断,拜占庭王朝被肢解成几个小国。这个时期阿拉伯的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叙利亚语、波斯语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文献,与此同时阿拉伯文化席卷欧洲。阿拉伯的科学家对光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期科学家对光的研究是从数学开始的。在文艺复兴之前,光学作为数学的一部分,并没有被单独的分离出来,所以很多的数学家都对光学进行研究。古希腊的科学界对光学研究分为两派,一派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物体感知派,认为人眼能够识别物体,所以人们就能感知物体,另一派就是以欧几里德为代表的光线反射派,这一派认为人的眼睛之所以能识别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上的反射作用。

    公元九世纪古希腊的光学理论传播到了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学者、科学家肯迪(al-kindi796~873),他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还撰写了《光学》一书,但现在失传了。肯迪还精通古叙利亚语和拉丁语,他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且修正和注释了各种译本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把它们译成阿拉伯文。通过他的翻译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阿拉伯世界传播开来。他还把托勒密和欧几里德的光学著作翻译成了阿拉伯语,使古希腊的光学理论在***世界得以传播和发展。

    肯迪研究并总结了古希腊的光学理论,他认为在整个空间中,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物体表面会向各个方向发射射线。

    公元1011年另一位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ibnal-haytham,又称作alhazen)撰写了《光学全书》翻译成拉丁文是perspectiva,也就是“光的科学”。他的这本书成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教科书。透视(perspective)这个词就是由海什木提出来的,他深入研究托勒密的《光学》理论,还用实验进行论证。海什木在光学研究领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公元1267年罗格.培根(rogerbacon)写了《大著作》一书,他发展了海什木的光学理论,并且绘制了示意图。从几何学的层面上讲解光学原理,离直线透视法的发现只有一步之遥。

    中世纪的欧洲,从阿拉伯世界传来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经典著作,古希腊和***世界的著作从阿拉伯文被翻译成拉丁文,给欧洲带来了新的思潮,唤醒了欧洲沉睡的思想,迎来了文艺复兴运动。

    随着几何学、数学和光学理论在欧洲大陆的发展,1415年布鲁内莱斯基开始复制海什木的暗箱技术,经过反复试验后完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发现了直线透视法。1420年布鲁内莱斯基首次在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演示透视实验,证明透视中灭点的存在。从此直线透视法开始在绘画艺术上得到应用。

    直线透视法确立了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时一个超级视点的存在,帮助艺术家解决了如何利用透视法表现画面由平面到立体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日渐成熟使绘画艺术从拜占庭风格转变成写实主义风格。暗箱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暗箱技术成为照相机的前身。

    几何光学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于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一是挑战了基督教认为的世界是扁平的、碎片化的时空观,帮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连续性、建立了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另一方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