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青龙现背穿杨掌 (第1/2页)
第二十五章青龙现背穿杨掌 老猫猴的拳还是很不错的,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小家子气,偷空打点的。或者那传说说的是他成名的时候,不是现在。 要说诡异刁钻倒是不假,但却也相当显功力。动作看似开合大方,实际却紧凑严密,但发力迅猛,整套拳下来似一个跳动的陀螺,虽然有很多穿纵跳跃,但却很讲究腰马功夫,脚底沉稳,而又松柔机灵,辗转间考虑周密,甩拍滚掳,跳截挂缠,以身带拳拳打八面,身子一转带出无数拳脚组合,宛如风轮急转又似夹杂着冲车撞门,因为貌似顺势而发的拳种却会突然生出难以预料的一腿,而那一动却也是顺势而出,巧妙非常。仔细辨认是弧直相交,比如劈砸之时,本事身子带动胳膊,三节一松一拳砸下,按常理通常是左右连环配合,沿着发力线路打一个相仿后续动作,但他却巧妙地腰胯一变,将后拳打直,直贯而出,似一镰割下随后又打出一枚流星,而腰步一带,却一拧身子又起来一腿,确实独到奥妙。 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回身翻转间严谨微妙,灵活小巧,少有破绽。而且招式特别,就很难料到会有那样出拳出脚的,看一遍很难记住。也是内容丰富,风格特别的拳法了。 正合了老猫猴这身型气质,唯一有点出入的地方是一些动作过于借势,不似一些拳种注重身子挺拔,上下一线贯穿,而在奔走间还有些踉跄跌伏,不知道就是特色还是老猫猴故意增加美感或者不太到位。 老猫猴带着弟子走了一趟,其中技击含义袁三魁也看出个大概。 老猫猴道:“这是我早先所学,不敢参合改动,确实也有些许欠妥之处,过于莽撞。扎实的架子只在弓马转换之间。看似大气磅礴,实际也很难控制,一发而不可收拾,需要一气呵成,真动起手来,未能如愿,还是仰仗那些特别技法。” 老猫猴果然也是厚道之人,这么一说三魁明白了,想外界所传是指得这路拳的发挥,而非cao练了。 老猫猴啦凳子坐下来又盯着徒弟练,对三魁道:“兄弟,这趟我也不用讲了,你一看就能猜出个大概,花哨繁杂,却不稀罕。功夫下不深,也就靠点招式猛一下占个便宜。要练好了非柔化不可。待会我再演练一路把记你看看。” 看了一会儿,老猫猴摆摆手让弟子让开,然后正正经经走进场子。院子四下是支有火把,虽然光线昏黄,却也照亮了院子。 老猫猴走上场子蹲身趟步,抱门行礼,开一步身子一正脚底一碾,正了个工整的马步那撑开来的拳头却顺着这一开一碾顶出来一肘,前手向前冲,后肘向后拉,两肘尖沿着胸底一线两下争开,头上顶,丹田沉,重心前移到右腿就成了个弓步,两手曲抱合咬又换了个阴阳左手前探右肘后拉,如同拉弓放箭一般,刚一扎稳跟步一并,同时左手向后一划,前掌就斜前上冲出去了。 这个动作美,并步拧身,含着动势,前挑掌后勾手,相互呼应,合起来就像隶书的厚重一横,蚕头雁尾,合起来一横一竖却是个十字。那一横前手稍斜护住身子,两手一线波折贯穿,犹如龙之脊背。一去就回拳眼一变朝内自上而下随着步子一撤一开贴着身子闭到裆前,后手一扶正合在前手大臂内侧,那气势就像金钟落地。 就这几个动作“噔哒”有声,气势与先前决然不同,好像在身子里隐着一条十字线,上下顶沉左右二争,就沿着**抻出一个十字。随着碾步拧腰晃膀,从丹田甩抖发力,放射开来,传到那十字上又变化出后边的一套动作。 步子有开就有合,开时碾步拧腰以发拳,合时又是并步拧腰。但都不离那个“十字”的工整厚重。 但步子却似趟泥一般,“刺溜刺溜”并无滞泄,身子都无起伏。 就随着这几拳下来,地面震动,那周围的火把也被气流带动得晃动起来。 老猫猴两手如同举鼎一般高高托起,又下揣下来,随着一起一落,脚跟也稍稍调整,震地有声。双手外开又从后贴着肋条穿过来,似端着一块巨石。 这几个动作比先前缓和,在火光的呼应之中显示着一股威猛霸气。身子一拧向右两手齐甩而出,一瞬间三魁看到那后手略微抢了一下,含着一穿,但只是含着那么点意思,动作迅速一带就给带过去了,电光火石间宛如白蛇吐信。 一垫布又一开一碾,还是一肘,但这一肘跟上一肘感觉又不同,身子含着一拱一挤的势头,如同野马奔槽。 一句赞叹的时间却是后步越过,后步成为前步的时间右手就拗步穿出一掌,左手贴着右臂又穿出来,却前掖后提,又是一个二争平衡的十字劲力,顺着前手那一拍,好似金刚伏虎。 就定着这步子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