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貌合而神离 (第2/2页)
!有皇上恩典,玛法必然能够广为传播福音的。”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张口闭口不离“皇兄”二字的博穆博果尔,如今却总是和普通官员一样,言必称“皇上”,而且是高拱双手。 一旁的董鄂氏忍不住扭动了一下身子,很不自在。 “过几日玛法也别忘了在给泰西教主的信函中,将您建成南堂、广收教众这几处大大的功绩写进去呢!”王爷善意“提点”道。 此堂也的确值得赞叹:其圣堂长八丈。宽四丈四尺,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同时还在西侧建了神父住宅、天文台、藏和仪器馆,四米高的铁十字架矗立在教堂的顶端。教堂竣工后,福临御笔亲书“钦崇天道”匾额,高挂在圣堂主殿之内。 “王爷说笑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过泰西那边倒是传回话来,或许这一两年之内,我大清就会有自己的主教了。”汤若望终于一个没忍住,和自己的教徒、大清的亲王说出了心底那份大大的期许。 “是吗?太好了!到时若我还能尽力。必定为玛法上疏朝廷。保玛法这大清首任教主之位!”博穆博果尔也是高兴,信誓旦旦道。 汤若望闻听此言,只能是抱拳拱手,“多谢、多谢”一番客气。却不便详细阐明:主教的任免权不在你们大清皇帝。而是在梵蒂冈的教宗手中。非但如此。现今的汤若望虽然贵为大清正二品大员,可若是从教职上定位,他还必须屈从于澳门主教! 原来。“圣主临世”的第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航海家,发现了东来的航海路线之后,传教活动迅速炽热起来。到了15世纪末期,教宗亚历山大六世以“保教权”的形式划定了西葡两国的传教和势力范围。 葡萄牙国王的“保教权”是在1493年从教宗亚力山大六世手里获得的。当时,葡萄牙、西班牙向海外探险,开辟了通往美洲、亚洲和亚洲的航线。很多传教士通过这些航线到当地传教。从里斯本到好望角,再到印度洋的航线,是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498年“发现”的。因此,教宗亚历山大的继任者列奥十世在1514年将亚洲的“保教权”也授予了葡萄牙。
1533年,葡萄牙在葡属印度果阿设立了“主教区”,其管辖地区由南非的好望角一直伸展至日本。1576年,教宗额我略十三世正式成立澳门“教区”,管辖日本、中国、安南和南洋等处教务。自此,在中国全境之内,葡萄牙驻澳门总督负责监督中国的传教事务,建立在中国内地的天主教会也一直隶属于澳门主教,而澳门主教又归印度果阿总主教管辖和领导。 随着葡萄牙航海探险而在海外复兴,“保教权”可以说是欧洲国家瓜分世界的代名词,且很长时间里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平分秋色的标志。或者说,海外的“保教权”之确立,首先应归结为欧洲国家基于宗教精神的“统一体”认识:当欧洲扩张时,各国彼此心照不宣地采用一种便利的原则,即基督教国家有权把野蛮人和异教徒的土地占为己有,却无需顾及有关的土著民族的反应和态度。如此一来,“保教权”必然发展成为对传教区的一种“支配权”! 只可惜大清顺治十二年的人们,无论汤若望,亦或福临,都不可能知道短短一百年之后的18世纪,随着葡牙帝国海上霸权的衰落,中国天主教的保教权逐渐转至法帝国。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法国公然将“传教自由”、“设立教堂自由”等写入了一系列“条约”之中,意即对在华天主教享有“保教权”!如果说,早期葡萄牙对华天主教的“保教权”含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话,那么,清末法国对华的“保教权”则已经包含“侵略主义”色彩! “司铎大人,宫内传出话来,请你进宫……” 正在尴尬之时,终于有人出来打圆场了!原来,不知何时,貌似博穆博果尔的潘尽孝却又从门外走了进来,轻声禀报汤若望。 “哦,既如此,小王就不打扰玛法办差了!”襄亲王识趣的起身告辞。 但一旁的董鄂氏,闻听久违的“宫内”二字,却分明不自觉地再一次了颤抖了一下身子,终归也没逃过汤若望和自己丈夫的眼光…… 汤若望将年轻的夫妇二人送至圣坛门口,就不便出门了。看着两人一前一后走出院落,老司铎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了四个大字:“貌合神离”! 唉,不知道如此“神离”日久,终归有一日还能不能继续“貌合”呢?汤若望无限惆怅的想着,更多的是对自己第一位有权有势有地位的教徒未来的担忧,或者说是对自己传教大业的担忧更为贴切……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图之外已砥砺 去来乾坤难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点尽天下苦与乐 中华辉煌万人痴 文武皇朝唯大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