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霍兰(上) (第1/1页)
按照当时李天佑与美国人达成的协议,这批多达两百人的学生已经到期了。美国人严格执行当年他们与李天佑达成的协议,把这批人全部送了回来,就算有一两个不想回到国内,美国人也将其强行押上船。不过,这些人中,绝大部分还是想着回到闽南的,他们这批人,基本上都是李家仆人或者伙计的后代,对李家还算是忠心的,并不想做出让自己蒙羞的事情。 这次,李氏远洋船队回来,顺带着就把李家派出来的这两百名学子给接回来了。李天佑对这些学子相当重视,甚至于比对那些材料还要重视,因此,得到消息后,李天佑连忙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事情,赶到了泉州港。 赶到的时候,那两百名学子刚刚下船。远离故乡四年,现在终于回到了祖国,这些人都兴奋莫名。李天佑赶上前去,一一询问他们学习的成果,代表李家,欢迎他们回来,并当着众人宣布,这些回国的学子一律编入李家与美国人合资兴办的、设在九莲山山谷中的研发中心,李家将付给他们高薪,其薪水比他们在美国找到的工作还要多上几成。李天佑并没有去询问当时有几个学子不愿意回来,既然他们都回来了,过往的事情他一律不想去追究,只要他们能够为中华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就行了。 人群中,李天佑惊讶地发现,有一个五六十岁的白人老头子站在那里,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身边围着十几个学子,额头上皱纹密布,一脸的沧桑。李天佑连忙赶上前去,,先打了一个招呼,再用流利的英语问道:“你好,先生,请问,你是谁呢?” 那个老头子对于李天佑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相当的惊讶,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刚刚要回答,旁边的一个学生却深深地鞠了一躬,代他回答道:“四少爷,这是我们的老师霍兰。” “霍兰?”李天佑的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开玩笑,这批学生,怎么把个后世有名的现代潜艇鼻祖霍兰给弄到咱中国来了,他想也不想,连忙上前一步,紧紧地握住霍兰的手,大声说道:“原来你就是霍兰先生,今日得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霍兰愣了一下,奇怪地问道:“请问,你就是我那些学生口中经常说的四公子?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李天佑呵呵笑了起来:“我当然知道了,霍兰先生在潜艇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大师级的程度,数遍整个世界,在潜艇方面能够比先生强的几乎没有。去年先生建造的‘霍兰五号’,更是让在下佩服莫名。不过,在下认为,在主炮的设定上,还是有一些缺点的。在下一向认为,潜艇的主要作用是偷袭,只要配备鱼雷就行了。‘霍兰五号’潜艇的主炮有两门,而且,只能通过移动潜艇来瞄准,所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 霍兰睁大了眼睛:“真没有想到,李先生身在中国,又怎么年青,对潜艇竟然如此熟悉,而且还会一口如此流利的英语,让人佩服。不过,李先生的话,我还是有一些不同意见。没错,潜艇的最大作用是偷袭,但是,他们也需要一定的防卫能力,否则,一旦被逼浮上水面,潜艇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我才会在‘霍兰五号’上装了两门火炮。虽然现在那两门火炮所起的作用不大,可是,只要我认真研究,早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天佑摇了摇头,不肯苟同地说道:“霍兰先生,我还是有不同意见,潜艇的生命力在于它们的隐匿,特别是现在,当潜艇潜入水中时,根本就没有任何装备可以找到它们。潜艇最大的防卫,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门火炮,而是取决于它能潜得多深,能潜得多久,能以多快的速度下沉,能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到鱼雷的攻击范围内。潜艇应该尽可能减少外面的结构,就连舰桥,也是能小则小,只要保留一个让人员和物质进出的通道就行了,否则,必然影响到潜艇的速度。可是,先生在潜艇前后各装了一门火炮,不但使潜艇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使得潜艇的速度大大下降,特别是,使得潜艇的外部多了不少接焊体,整体强密下降,从而影到了它们的潜深。不信的话,先生可以试一下,如果将‘霍兰五号’的两门火炮拆除,潜艇重量减轻,外面结构减少,速度起码提升了一节,而航程提升个一两百海里也不会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空出来的重量,我们可以加装各多的燃料和更大的电池,这对航程相当重要。”
霍兰想了老半天后,这才说道:“李先生说的倒有些道理,值得借鉴。如果没有了火炮,潜艇的结构就会简单很多,舰体也会结实很多,我就可以建造更大的潜艇。可是,李先生,如此一来,潜艇的军事作用是不是会减弱?我的上一艘潜艇,是美国政府拿钱给我建造的,可是,军方却认为,作战性能单一,不适合于海战,不但不肯采用,而且还硬逼着我把他们给的十五万美金还给了政府。但是,李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认为,潜艇就应该性能单一,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想法。” 李天佑哈哈笑了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想法而已,我不是一个工程师,我只不过是一个闲人而已,那些,只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言。当然,如果霍兰先生愿意替我们工作的话,别说十五万美金了,二十五万,三十五万,我都会给。还有,先生所需要的一切设备,以及其它方面的东西,我都会如数提供。如果失败了,我也绝对不会向先生讨回那些研究经费的。只是不知道,先生对此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的话,用不了五天,先生就可以开始你的研究工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