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满帝国(下) (第1/1页)
清廷虽然一时占了上风,可是,义和团群众基础相当厚实,不可能就这样莫明其妙失败的。随后,义和团组织起来,向北京周围城市发动了多次进攻,有几次甚至于还占领了城市,杀死了地方官员,并对外宣布义和团的政策由扶清灭洋改为夷清灭洋,真正与清廷站在了对立面上。慈禧手中虽然还有十五万左右还算忠于她的部队,可是,起码有十万得用来防守京城,还有五万只能在北京周围疲于奔命,四处救火,朝廷上下,叫苦不迭。 也就是在六月二十二日,义和团撤出北京没有几天,天津那不温不火的局势,终于发生了变化。在一万五千名援军到达后,新任的联军司令员、英国陆军上将爱德华并没有让他们多休息几天,而是直接带着大军,杀向了天津城。预料中的一幕发生了,荣禄大开城门,公然把联军让进了天津,把北方这个重要的城市,拱手让给了洋鬼子。 同日,荣禄在天津宣布成立大满帝国,并草草登基,接受临时任命的众臣的朝贺。大满帝国成立的第一天,英法日俄等八国就宣布承认,并与其建立了大使级友好关系,如果说荣禄与这些个洋鬼子没有勾结,估计谁也不会相信吧。 大满帝国成立的当天,慈禧在北京城内以光绪的名义下达圣旨,指责荣禄为叛臣,并要求大清子民尽全力消灭荣禄,还大清一个清明。同时,慈禧宣布,将所扣压的荣禄的妻儿老小直接拉到菜市场砍头了事。慈禧本以为,此举会让荣禄心乱,没想到,荣禄对此理也不理,甚至于连一个声明都懒得发布,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征兵备战上了。 让李天佑感到奇怪的是,自打慈禧的旨意下达后,整个中国大地,一片寂静。除了民间哗然,对荣禄勾结洋人深怀不满外,那些封疆大吏们,除了东北的几个省份发表支持慈禧的声明外,其余省份,一声不哼。如果说由洋务派控制的南方各省份一声不哼,这还有可能,毕竟,这对洋务派来说,也是一个相当有利的事情啊。可是,就连一向是大清势力范围的北方那些省份,如河北、河南等省也一声不哼,这由不得中国人费思量了。显然,这些封疆大吏们一直存着观望的心理,反正对他们来说,慈禧掌权,还是荣禄当皇帝,都是一个样,国家还是满洲人的国家,他们仍然只不过是人家的奴才而已。与其尽早发表声明,表达自己的忠心,倒不如呆在旁边看看,如果谁得势了,再倒向谁也不迟啊。特别是,北京离天津就这么近,两个皇帝用不了多久就会好好拼上一仗的,他们也用不着等太多时间。 六月二十三日,一份荣禄与八国所签定的协议副本,莫明其妙地流传了出去,并且,被有心人以电报的形势传发出去,引起全国一片哗然。荣禄把山海关以北地区全部割让给洋鬼子,由八国在战后自行分配,同时,还向八国支付整整四亿五千万两银子的劳务费,以答谢八国对他建立大满帝国的支持。以中国的财力,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拿出这笔钱来,因此,这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将在三十九年之内付清,以全国的铁路和海关为抵押。细算一下,在这三十九年之前,中国人将为此支付多达九亿八千万两的银子,几乎是大清巅峰时期财政收入的十二倍以上。 看到这分协议副本后,李天佑不由得浑身冒出了一股子寒意。别的不说,这款项的数额,还款的办法,甚至于还款的年限,都跟原世界里的那份协议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在于,这回荣禄卖国卖得更加彻底,就连东北地区都卖个精光了。原世界里,是大清与列强签署了这份协议,而在这个世界里,签署协议的,却变成了刚刚成立、连首都都不知道在那儿的大满帝国。 一天之内,指责荣禄的言论就登上了各个省份报纸的头版头条,荣禄的声望,在短时间内降到了最低点,就连一些省份的官员也看不下去了,有些府一级的主官直接致电全国,反对荣禄,当然,那些电文都相当奇怪,反对荣禄却不表明支持慈禧,支持大清帝国,多少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吧。 面对着漫天的指责,荣禄倒是稳如泰山,对此理也不理。六月二十九号,经过一番休整后的荣禄军队,终于踏上了通向北京的道路,而荣禄军队的后面,则跟着两万两千名联军士兵。至于天津和大沽口炮台的防务么,则是交给了刚刚抵达天津的三千个澳大利亚部队。澳大利亚刚刚独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来,估计是看到大清这块肥rou太好啃了,不啃个几口的话,委实对不起自己,所以,以最快的速度,把全国的第一批部队都调到天津来了。不过,这支军队毕竟只不过是刚成立不久的,虽然他们的士兵以前常以殖民地部队的身份跟在英国佬的屁股后面东征西战,可是,以独立国家身份出征,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但武器装备不大齐全,就连编制都颇给人一种混乱不堪的感觉。不过,对于联军来说,这并不重要,爱德华上将只要求这些澳大利亚部队能够守住天津和大沽口,守住他们的这个大好方就行了,其余的,根本就不加理会。再说了,按照列强之间的协议,再过一个月左右,德意志帝国的陆军就要赶来了。以德国那天下有名的陆军,守住天津,守住大沽口,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因此,对于爱德华上将来说,只要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北京,然后帮助荣禄拿下整个中国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