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立志 (第2/2页)
日,没想到这排场堪比老太爷六十大寿,待将客人都送走,已到了后半夜,张宗汉把张机张沽叫到了书房。 张宗汉看孙子实在是很累,让他坐下,说道:“沽儿今日正满十岁,小神医之名早已名扬荆州,沽儿,我来问你,你是想一直从医下去,还是转医从文,我讲送你去颍川读书,将来为官,光宗耀祖。” 张机听后,心中忐忑,自己当年苦心学医,十多年才有儿子今日这般成就,要是让儿子弃医从文,固然沽儿天资聪颖,为官亦不是难事,却可惜了这一身医术,但是儿子若继续从医,却苦了父亲一番心血,自己已经让他失望,老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上,这真是两难的选择。张机看着张沽,等待儿子的选择。 张沽不答反问张机,“父亲当时为何从医?” 张宗汉在旁,自己却又不能不答,张机无奈,只好说道:“为父不忍看百姓死去,希望以自己双手拯救百姓,故而学医。” 张沽再问:“若为县令,可造福一县;为太守,可造福一郡;为刺史,可造福一州;为丞相,可造福一国;为何不为官?” 张机眼角扫了下张宗汉,不再说话。张宗汉叹道:“其时,我在朝为治书执法,十常侍把持朝政,士族多有怨言,我当时气盛,参与参劾十常侍失败,反受连累,大批士人被害,幸亏朋友从旁打点,才得以脱身,却再不能入朝为官,那时,仲景年十五,因此对官场黑暗厌恶,故不愿为官。” 张沽心想,原来爷爷也颇有风骨,想了想说道:“如今朝政如何?”
张宗汉语气颇为无奈:“与二十年前相比,无所改观,不过三年前何进拜大将军,或是转机犹未可知。” 张仲景说道:“父亲,宦官外戚,一方得势,朝政必乱,难道您忘了王莽乱政。” 张宗汉叹气道:“如今jianian臣当道,世风日下,沽儿十数年后为官,朝政或得以清明。” 张沽复道:“爷爷,父亲,觉如今天下如何。” 张宗汉先道:“jianian臣当道,朝政败坏,世风日下。” 张机接道:“百姓多死于灾病,近年来有太平道布施符水,百姓疫病得以缓解。”. 张沽沉吟道:“年号更换频繁,百姓信道不信国,将来乱国者必太平道。不出两年,国必乱。” “沽儿未免言重了。”张宗汉摇了摇手,“百姓信道虽不好,但也不至于乱国。” 知道历史的张沽心中很是担忧,不久前他在外治病的时候就已经听到逃难到南阳的百姓说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很快就要爆发,如今南阳百姓虽然生活还可以,而且因为张沽这几年的义务看病,南阳太平道渗入较少,但一旦起事,黄巾便如蝗虫般席卷大地,天下大乱,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易子而食,南阳也难以幸免。 张沽问道,“爷爷送我去颍川何处读书?” “自然是颍川书院,院长荀爽是我旧年同僚,也受害不能为官。本应十三岁才可入学,但沽儿易于常人,我修书一封即可。”张宗汉道。 张机问道:“沽儿你到底有何打算?” 张沽心中也在挣扎,几年的行医生活让张沽深深感到一人行医的艰辛,虽然敬佩衣服华佗行医天下,但是这终究不是好办法。他前世只是对三国里面的人物特别钟爱,但对各类事件却不怎么关心,只知道灵帝死后天下不久便会大乱,黄巾起义,董卓乱政,东汉分崩离析,群雄割据,中原一直处于战乱之中,最后发生了五胡乱华,华夏民族几出于灭族边缘,张沽无法忍受中华子孙被外族欺凌。他思来想去,中原战乱不停,导致人口锐减。如果东汉不乱,无群雄争霸,三国群豪一致对外,天下又是何等一番局面。 一瞬间,几年的迷惘终于一扫而空,张沽答道:“孩儿愿从医。” 张机听后喜忧各半,张沽见张宗汉面露失望,继续说道:“但孩儿所医者非人。” 张机疑惑,再问:“不医人,难道去医兽?” 张沽摇头。 张宗汉也问道,“所医何物?” “医国。”张沽答。 张宗汉父子两人惊愕的看着这个十岁的孩童。 张沽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把这破败的大汉医活。 “沽儿要去颍川读书。”张沽对尚处于惊愕中的两人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