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回 长卿善战重楼 太宗苦思三藏 (第3/3页)
厘正。此书侈陈灵异,尤不足稽。然山川道里,亦有互相证明者。姑录存之,备参考焉。那太宗看着,有止住对道人说道:国师乃贵人也,为朕送来如此厚礼,让朕如何赏赐与汝!那道人曰:贫道不求陛下赏赐,指望陛下体谅那凡胎和尚行路艰辛便罢!那太宗叹曰:不知唐御弟如今可好?那道人曰:甚好,多往陛下挂念矣?说吧,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金蝉原身,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道人,好道人!”有词为证,但见那——斋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真人。那道人,头上戴一顶道法簪,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袍。金祥云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正玄真人金蝉仙人。古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无量天尊”。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真人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那仙人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斋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主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今已善功德,他日飞仙门。玄奘自西去,归来万事传。 那太宗见完,起身回了大殿,对群臣说道:今有仙人传来话,也好不忘唐御弟西去之功绩,此著名为《大唐西域记》却是唐御弟所著,记载沿途各国风俗、政治、军事、经济等多元素之作,乃为吾大唐借鉴可用之,故朕命史官作数,编辑吾大唐列传里,传送万世也好表达唐御弟万世丰功伟业矣!那诸臣高呼英明而有三呼万岁,退了朝堂却再不提。 却说重楼与长卿大战不分日月,不分天地,那云彩之上却是雷鸣交加,天昏云暗而不能观之,那金蝉道人辞了太宗回界外天而去,途径与此见天昏地暗而日月不分,便追上面闻之有魔界气息,忙使出降魔咒一道金光而去。那火鬼王与天妖皇、魔尊护使溪风正在观战,那知背后一道想魔咒而来,如剧火焚身忙暗叫不好,却已被金蝉道人打个正着,那几人暗吃了亏,忙骂道:汝这妖道,妄称道门之中,为何背后下手也?那金蝉道:对付尔等邪魔外道何来仁义对事之分?却有何资格与吾一教高下。那三人连忙出手,分心劈脸刺,着臂照头伤。这个横丢yingun手,那个直拈急三枪。白虎爬山来探爪,黄龙卧道转身忙。喷彩雾,吐毫光,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却说长卿与重楼也是不分上下斗了半月用余,两方厮杀在旁谁也不敢出手,且看这几人身份,那魔尊者: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主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魔头,寿年十万八千高。知 苦修万年方得道。一招击毙老魔尊,威震魔界无人敌,号称战神似阎罗,古 得传大品天魔诀,若无根本实难熬。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再看那金蝉道人乃是: 混元正体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传大法,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火炼全非汞,物外长生尽属乾; 变化无穷还变化,西方佛事属逃禅” 璎珞明珠绝世埃。八德池中生紫焰, 七珍妙树长金苔;只因东土多英俊, 来遇前绿结圣胎。那个凡仙更临门。 旁人不敢帮手,金蝉看见他们挨挨拶拶,要寻出路,恐有疏虞,空费了这一番精力,连忙的取出一方九龙神帕,望空一撇,罩将下来。这个九龙神帕,原是太上老君受生的胎衣儿,斗方如寿帕之状,纹成九道飞龙。若是罩将下来,任你就是天神天将也不能逃,莫说是个凡夫俗子。故此天师将帕收取火鬼王、天妖皇与魔尊护使溪风。姜三人眼儿又巧,看见金蝉丢下宝贝儿来,他就随着宝贝儿望下一响。金蝉只说是他们在宝贝儿里面,哪晓得这三人连人带坐骑撇却云头,掉将下来,一掉掉在荒草坡下,那金蝉忙要唤起宝贝回来。却见那云头之上多了一尊白衣道人,那人身长十尺、腰大十围、回子鼻、铜铃眼,却是一副老成之相,此人到来祥云齐现,霞光万道而空间凝聚不散,给诸位仙魔两方一种压迫感。那金蝉也识得此人来历,忙说道:教主好甚悠闲,不在幽泉深处悟道,来此作甚?那道人曰:本坐前来向汝讨要三人性命,不知天尊意下如何?那金蝉道:不知教主所要讨要何人也?那道人曰:正是宝贝中之三人。说吧,将九龙神帕递与金蝉道人,那道人不好说甚,便念个咒那宝贝摊开,将三人摔出,那冥河也不等三人说将什么。便卷着三人往幽泉而去,却留下话语道:带吾且回天慰问清教圣人安好!那金蝉见无事可做,便驾云往师尊那而去,却知后事如何?带下回分解一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