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土地神符 (第1/2页)
唐轶对神符不算十分了解,但是他从前常和青牛神念聊天,听青牛讲述洪荒旧事,所以对于其历史也算清晰。 神符沟通的乃是生灵的信愿之力所演生的神力,而非纯粹的天地灵力。但是神符的根本则是首先勾勒创造出某物的浓缩虚影印象,然后经过众多生灵长久的祭拜信仰,汇聚信愿之力,慢慢强化这道印象雏形,最终成就神异。洪荒时期的图腾崇拜,便是神符的早期形态。 天地开辟后,在妖族至圣女娲娘娘造人之初,人类的身体对于强大的洪荒生灵来说太过于孱弱不堪。因女娲娘娘乃是妖族圣人,执掌至教,有感于女娲的圣德,当时的天庭之主天帝东皇太一,下令妖族要尽力维护人族,帮助人族,指引人族。 在那个洪荒时代,懵懂的人族都是通过学习这些妖族的习性慢慢成长起来的。但这些妖族本身也需要修炼,不可能时刻护佑在人族身边,便将自己的形象以图腾的形式被供奉在人类聚居的部落中,以此作为威慑外界侵略的力量。 而图腾被长久祭拜产生了灵异,不断汇聚信愿之力,信愿之力衍生的神力反而能反哺妖族,强大自身能力。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妖族投身于图腾形式的护佑之道。因有感于此,在洪荒时代,人们将妖族尊称为妖神。 后来巫妖大战,双双衰败,退出历史的主要舞台,仙道崛起,开始引领历史的进程。仙人们开始改良图腾,以小巧如意的神符或其他比较简单的形象替代粗重庞大的图腾,汇聚生灵的信愿。九洲鼎便是其中的翘楚。 洪荒时代的人间界广阔无比,共分有九大洲,道祖太上老君教化一代又一代的人皇,令人皇统一九洲后,又为人皇炼制了九洲神鼎,助人皇统治九洲。 初时太上老君为人教教主,定人皇,治九洲,四海升平。但渐渐地,开始有其他圣人教主推动教义之争,在人间界竞相传播教义,争夺信仰。混元圣人传播的自然都是圣道,谁又肯服谁? 人道开始混乱,直到人间殷商之时,人皇受到蛊惑,只尊截教教主通天灵宝天尊,不事人教教主太上老君,不敬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不礼女娲娘娘。惹来诸位圣人不满,降下天罚改朝换代,又有西方两位圣人教主准提道人和阿弥陀佛推波助澜。终于诸圣大打出手,爆发封神大战,将整个人间界九洲打成粉碎,化作洪荒亿万星空,只剩下小小的地球还保留有灵气,生灵依旧智慧,慢慢地发展。 且不表这些洪荒秘辛,唐轶脑海中的这道神符乃是天庭直接所赐,比那些寻常的阴曹敕令要神异得多,不过却是一道新生的神符,虽然光芒厚重,但里面没有多少信愿之力。唐轶倒是可以感觉到虚空中有几百道信愿之力缓缓加持在这道神符内,想来该是那六百阴神对火焰山的信愿。虽然聊胜于无,但杯水车薪,只凭这几百道信愿之力根本对神符起不了多大的加持作用。 有些名山大川,本身颇有灵性,自有万民生灵信奉祭拜。拥有万民祭拜的名山大川,其掌管的神灵手中的神符会被加持得强大无比,比一些大法宝都要实用得多。甚至有些山神土地可以轻松搬起自己掌管的那座山镇压邪魔,水神河神可以调节降雨量,使其掌管范围内风调雨顺。当然他们有这个能力却并不表示可以随意行事。依然是要受到天地人三曹天规地律的限制。 目前的火焰山范围内几乎没有生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有生气。因此唐轶对这道神符基本没什么念想,在他看来他的根本在于仙道而非神道,稍微研究一下神符就不去管它了。 荆棘岭木 整个山岭铺天盖地爬满了荆棘,山上还有很多高大的乔木,松柏竹枫桧各种各样,满山的翠绿,一望无际。 山上有一座古庙,通体石头搭建而成,只有顶上一块木匾上书字体苍劲的“木仙庵”三个字,整个古庙毫无人烟进出,环境十分荒幽。庙前有一座广场,场上有几株苍凉高大的乔木,枝叶繁茂,悠然耸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