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第2/4页)
小唐上前行礼,微微一笑,道:“大王不必见外,我朝素来跟尼博尔两国交好,先皇帝时候,曾也有位公主和亲尼博尔为后,两国关系,自非别国可比。” 尼博尔王闻言,便笑两声,说道:“说的很是,很是。” 略为寒暄,小唐见尼博尔王面上有些躲闪之色,心知其意,便直截了当,开口道:“想必大王已经听说,我朝跟沙罗交恶之事了?” 尼博尔王只得笑道:“略有耳闻。” 小唐面色温和,直视尼博尔王的双眸,道:“大王心里也明白,我此行前来是为何,我本该先行回国,然后再率大军压境,同沙罗决一死战,只不过因念路途遥远,来往徒费时间,又念我国同尼博尔交好之故,故而特意前来,欲把这不世之功绩送给大王。” 尼博尔王听得发怔,便道:“不世之……功绩?这……不知上使究竟是何意?” 小唐微笑道:“沙罗向来欺压尼博尔国,此事我跟大王皆知,若非我国在后坐镇,只怕尼博尔早给沙罗吞并,如今,我以大舜使者的身份,向大王借兵五千,只要大王肯借,我唐毅必灭沙罗以报之,从此叫尼博尔人不必慑于沙罗yin/威,大王的子民必当感恩戴德,大王也必名垂青史,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件绝世功绩?” 尼博尔王生生地咽了口唾沫,不知要如何作答,半晌苦笑道:“上使所说虽然有理,但、但一来我国国力微弱,比不得天/朝上国,拿不出五千精兵之巨,二来……” 二来,自然是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若是小唐落败,沙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只怕会惹祸上身,只不过这些,尼博尔王不敢说罢了。 尼博尔王不言,小唐却已经明白,竟毫不遮掩,直接朗声说道:“如今我大舜已然敢沙罗交恶,若是舜势弱,沙罗自然便越强,没有大舜撑腰,到时候他们难道就会放过尼博尔么?大王此刻只有苟且偷安之心,难道就没想到日后祸患?再说,我是天/朝使者,代表的便是天皇帝的威严,若是大王此刻不肯借兵,便是不予我天皇帝颜面,这倒也罢了,日后我回国带兵前来,同沙罗交战,尼博尔难道能置身事外?只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王且深思!” 尼博尔王听了这一番恩威并施的话,战战兢兢,竟不敢再说。只好暂退,同众大臣商议。 方才尼博尔王接见小唐之时,群臣也自在旁边听得分明,只觉得中国使者所言,竟叫人无法反驳,此刻若是拒绝了借兵,只怕便正面得罪了大舜,如此竟是腹背受敌,只怕果然难以独善其身! 顷刻,尼博尔王才又出面,便同小唐道:“本王也觉着上使所言甚是,沙罗国素来贪得无厌,我小国被欺压,也是苦不堪言,只我国国力衰弱,上使也是知情的,五千人马委实难办,两千还使得。” 小唐原本就防备他“讨价还价”,他身为礼部侍郎,专管六国之事,又岂能不知道尼博尔兵力如何?五千只是虚抛出来的便是,此刻听了,偏流露为难之意。 尼博尔王不敢得罪,无法,便道:“至多再加三百人。” 小唐才勉强说道:“多谢大王盛情,请大王放心,我唐毅放一句话在此:大王绝不会后悔今日之决定,只怕百年之后,大王的子民也会感激大王今日之选择。” 尼博尔王原本心中忐忑,有些大祸临头之意,听小唐如此说,心才稍安。 小唐又道:“事不宜迟,请大王即刻调兵,我还要再去天竺,已经派人同天竺商议好了,还要再用他们三万人马。” 尼博尔王又听这话,大喜,原本他倾力出了两千三百人,心里不免忧虑:这一丁点人马要对抗沙罗几十万大军,只怕仍是螳臂当车,虽然相信中国之能,但毕竟…… 如今听说还要向天竺讨三万人马,顿时一颗心又放稳了几分,忙叫本国的将军出外调遣兵丁,又对小唐道:“本王只盼上使能尽快凯旋而归!” 小唐拱手行礼,道:“此战得胜之后,我朝跟尼博尔两国永久交好,千秋永固。”说罢,才又波澜不惊地退出了尼博尔皇宫。 外面等候的众人正在揪心,人人的手都死死按住腰间刀柄,只怕里头一言不合,立刻就要厮杀起来。 不想见小唐快步出来,面上笑得胸有成竹,众人眼眶一热,便知道事情有成! 于是,小唐便自尼博尔带了两千三百人马,对外宣称五千人马,取道天竺。 行军七日来到天竺边界,命副手们率兵,陈兵边界,自己却仍是单身匹马,去见天竺王。 这天竺王跟尼博尔王却又不同,尼博尔王胆怯怕事,天竺王却有些刚愎自用,小唐自诩不能似在尼博尔一般,轻易以唇舌之功动之,心中早有一番合计。 天竺王早就听说舜使遇伏击之事,也知道小唐在尼博尔借兵,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如何都不会参与其中,只是又忧虑舜使不知会有何言语,于是竟选择避而不见。 负责迎了小唐的天竺官员也只带笑搪塞道:“我王近来身体欠安,因此不能召见中国使者,还请在我驿馆多住些时日,等我王……” 小唐见他要用缓兵之计,早在他的计算之中,便淡淡笑道:“听闻贵国大王近来新纳了一名妃子,生得体态婀娜,最擅舞蹈,大王每日都无法离身。不知如今病中,可还宠爱此人与否了?” 这天竺官员见他初来乍到,竟知道此事,一怔。 却想不到小唐不仅在沙罗安排了细作,至于尼博尔,天竺等国,也早有人员安排,先前在尼博尔王驾前曾一力主张不可得罪舜的朝臣之中,便有小唐早就买通之人在内。 而在小唐往天竺途中之时,天竺的细作早也闻风来见,把天竺目下的种种局势都同小唐细说。 要知道两国交往,这些情报之类自然是最要紧的,当初只因在沙罗的情报上差了一点儿,便差点导致和亲队伍全军覆没,自从逃出牢笼之后,小唐心中早也暗中打算,以后必然要在这些方面更加完善才好。 这会儿,小唐不仅知道天竺王只是托病,更且天竺王每日的起居饮食,都也十分清楚,只不过不想说的过于详细,免得暴露细作罢了。 那天竺官员把小唐的话向天竺王禀明,天竺王便知道这点伎俩瞒不过上国使者,于是便也在大皇宫召见小唐,只是又思舜乃上邦大国,使者如今在沙罗吃了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