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天行_1.相关注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相关注释 (第1/1页)

    第001章相关注释如下:

    *注解1:赵光义(939-997),即宋太宗,北宋第二任皇帝,乃宋太祖赵匡胤一母同胞的弟弟,他之所以能登基为帝,历史上多有传闻是他杀兄夺位而得,并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叫后世难以求证。

    *注解2:赵恒(968-1022),即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在位25年(997-1022),他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传闻赵恒能受封立为太子,继而登基为帝,皆因太宗皇帝迷信所故。话说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下旨征召一位僧人入宫给其子侄诸王看相,那僧人看了宋太宗的几个子侄,却唯独赵恒还在睡觉,而他却立即奏告太宗说:“我遍观诸王,命都不及寿王。”太宗觉得奇怪,便问:“你见都没有见过他,怎知他的命最好?”僧人回道:“我刚才见了站在寿王门前的三个仆人,他们个个气度不凡,日后必成将相大才。仆人尚且如此,他们的主人自然更加高贵了……”太宗听后大喜,立即下旨册封,让赵恒捡了个便宜太子当了。

    *注解3:耶律隆绪(971-1031),即辽圣宗,幼年即位,其母萧太后奉遗诏摄政。听闻他文治武功、颇有韬略,主政之后便向高丽、西北各部族及北宋政权大举用兵,在他统治时期,辽国的国力达到了全盛阶段。

    *注解4:萧太后(953-1009),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原名萧燕燕,又名萧绰,小字“炎炎”。圣宗即位之初,她奉遗诏摄政。主政期间,她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辽国实力大增。又大举对外用兵,因她卓绝的军事和领导才能,打得周边列国及大小部落都惧怕不已,时人闻听“萧太后”大名,皆心惊胆战。因此,她实为当时之世第一大女枭雄也。

    *注解5:萧挞凛,出生年不详,辽国大将,字“驼宁”,传闻此人敦厚信义,颇有才略,深得萧太后赏识。统合二十二年(1004年),他从萧太后大举攻宋,与宋军战于顺安军(今高阳东)、遂城(今徐水西北),攻克祁州(今安国)等地,一路进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在察看地形之时,他中了宋军伏弩,重伤而亡。传说,萧太后听闻他的死讯,捶胸顿足,恸哭不已。

    *注解6:真定府,即现今河北正定。公元923年4月,成德军节度使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以魏州为兴唐府,建东京,在太原府建西京,以镇州为真定府,建北都。同年12月,他又废北都真定府,复为镇州。后汉曾一度改其为真定府。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分河北为东西二路,真定则成为河北西路的首府,从此也确立了它在河北西部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其后,真定府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存在,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讳世宗皇帝胤禛名讳,改真定为正定,真定府从此改称为正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除顺天府之外,其它府州皆被废黜,由省辖县,真定府的历史则宣告终结。

    *注解7:河北西路,为了汲取唐朝藩镇割据而导致天下纷争的惨训,宋朝将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将全国始设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等。又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分河北为东西二路,至此“河北西路”之称始在历史上出现。

    *注解8:金匮之盟: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历来就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而且还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话说太祖生母杜太后临终之际,曾召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太祖皇帝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回答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应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太祖及太宗的同胞弟弟),光美传于德昭(太祖长子)。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当即,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便是“金匮之盟”的故事说头。然而事实上,宋太宗并未按照盟约而为,他先后密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德芳),又除掉其弟光美,最后将皇位传于其子赵恒(即宋真宗)。历史上,众多史学家对“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争论不休,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赵光义打出的幌子,即是赵光义为他自己继承帝位大统的合法性所找的借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