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1章 瘟疫四起 (第1/2页)
却说北贤王赵元丰死后,老将军穆天成代领真定府,又兼老将冯翼等人协力配合,使得辽人右路大军迟迟未得前进一步。凭借着城高墙厚,又得了朝廷不少援兵及粮草,更有真定府全城绅商百姓的支持,穆天成和冯翼心中底气十足,指挥全军将士也得心应手,还不时主动出击,打得辽人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就这般过了半月,萧太后一气之下降了严旨,右路大军元帅耶律宗邦和副帅金尔木双双被贬,谪回上京养马去了,而萧太后则自领帅印,统领大军继续攻城。虽有萧太后和皇上亲自坐阵,辽军士兵的野狼气势又渐渐恢复了,但穆天成和冯翼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带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真定府依然固若金汤。 如此,晃眼间又过七日,大军断粮之危日渐严重,萧太后忧心如焚,一连几日都彻夜难眠。这一日午后,萧挞凛忽然差人来报,说左路大军连破数关,一路直指宋京都之北地门户澶州,萧太后听闻不禁大喜,当即下令大军开拔,绕道真定府,与萧挞凛所率大军合兵一处,气势汹汹,直逼澶州【注解1】而来……不出三日,辽人大军进逼澶州城下。 澶州是东京汴梁的门户,两地相距不到三百里路程,快马加鞭不消半日便可到达。宋真宗赵恒听闻前线军报,顿时浑身直冒冷汗,朝中个文武大臣更是一片哗然,惊恐万分。在此危急时刻,一些宵小之辈伺机规劝皇帝迁都避祸,这与赵恒心中之念不谋而合,幸而以丞相寇准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大臣冒死相谏,赵恒无法,这才作罢迁都之事。事后,寇准等人又苦劝赵恒御驾亲征,以振奋军民士气,赵恒思虑再三,不得已只好又从之。 登临澶州,赵恒也意气风发,亲临城楼,为守城军士擂鼓助威,军民士气不由大振,与辽人大军数十回合,虽未能分出输赢,但始终没能让辽人前进一步。如此,宋辽双方相持澶州城下,渐而互成守势。 也算是老天开眼,辽人左路大军元帅在察看地形之时,中了宋军伏弩,因伤重不治而亡,辽军士兵因此士气大跌,一路败退,萧太后无计可施,只得向宋庭求和。赵恒是个胆小怕事之徒,心想见好就收,也不至于和辽人把嘴脸全部撕破,于是同意了萧太后的求和建议。 经过多番交涉,宋辽双方议和成功,签订合约。和约的主要内容为:宋庭每年向辽邦提供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结为兄弟之国,和睦相处,永不侵犯。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也是有名的丧权辱国之条约,历代史学家对此褒贬不一…… ……………… 乾坤反复,时光流转,转眼间便又到了宋仁宗赵桢当政末期。时当嘉佑三年【注解2】三月三日五更三点时分,仁宗皇帝移驾紫宸殿,端坐于金殿龙椅,受文武百官朝拜。但见大殿之上,金碧辉煌,幽幽之中带着一阵清香。此时,仁宗皇帝已年近五旬,虽说肚皮已微微凸起,显得有些富态,但他端坐于龙椅之上,双目却是炯炯有神,环视着整个大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中文武大臣,列成两排,伏身跪下,高声齐齐呼,那声音之大,气势之强,几乎要把偌大的紫宸殿震得抖动起来。不过还好,这大殿建得结实稳固,要不然众人每天这么齐声一呼,房子铁定会塌的,管他是皇帝老儿还是大臣侍卫,整个儿全都玩完。 “众卿平身——”不待殿头官传话,仁宗皇帝伸手便招呼道,脸上全是nongnong的笑意。 “看来皇上今日的心情不错……”纷纷爬起身来,众大臣看到皇上面带笑容,无不这样猜道。就在这时,殿头官上前一步,微微颔首,高声喊道:“众臣早朝。”停歇一下,他忽又喊道:“众臣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声一闭,殿头官随即退到皇帝一侧,半低着头,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只见殿下班部丛中,忽然闪出两个人来,一是宰相赵哲,二是参政文彦博。他们二人出班,几乎同时奏道:“启禀圣上,臣有事要奏。” “二位爱卿所奏何事?”突然间,仁宗皇帝的脸色阴了下来,因为他深知赵哲和文彦博这二人都是敢冒死直谏之人,特别是赵哲,语锋犀利,锐不可挡,常常让他这个做皇帝的头疼——他们二人同时出班奏禀,岂有好事?为此,仁宗皇帝心中不免打起鼓来。 “启禀圣上,”赵哲抢先奏道:“目前京师之地瘟疫盛行,城中军民多有损伤,若不设法治之,必将遗害无穷,请圣上早做定夺。” 仁宗皇帝眉头一皱,但一时又不知如何答复赵哲,忽见文彦博还立站在一旁,他赶忙问道:“文爱卿,你有何事要奏?” “回禀皇上,微臣所奏之事正与相爷所奏之事相同。”文彦博手持笏板,欠身道:“日前瘟疫肆虐,军民劳损,除汴京之外,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也多有传染,伤民不计其数,惨不忍睹。微臣斗胆,伏望圣上体恤臣民,释罪宽恩,省刑薄赋,祈禳天灾,救万民于水火。”话闭,他连急忙跪下,连连磕了三个响头。 “文爱卿,快快请起!”仁宗皇帝慌忙起身走下阶来,一把扶起了文彦博:“爱卿这般爱国忧民,实乃我大宋之福,朕准你所奏便是……” 即日,仁宗皇帝便敕令翰林院拟写草诏,传示天下:一是降旨大赦全国各州郡县大牢所押之囚犯;二是减免赋税,凡瘟疫传播之地百姓,一律免除所有杂税;三是命京师各寺庙、道观和庵堂修缮法具器皿,大办道场法事,祈禳天灾。 谁料,半月之后瘟疫竟更加转盛,各地陆续传来奏表,湖南、湖北、福建以及两广地区也皆有瘟疫流传,死伤人数与日俱增。听闻消息,仁宗皇帝日夜坐立不安,止不住捶胸叹气,几番痛哭不已。可是,传旨百官商议多日却始终未能得出可行之法,仁宗皇帝大怒,差点儿就在殿堂之上骂娘了,几个办事不力的官员当即被摘了官帽,押至天牢反省去了。 整日待在宫中无所事事,而外面的疫情又在一天天加剧,仁宗皇帝心忧天下苍生,没有一晚睡得安宁。这一日早朝过后,他终于按耐不住了,匆匆换了一身粗布衣服,便带着一个小厮太监出了宫门。 刚走了一阵,仁宗皇帝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原本热闹非常的大街此刻却不见一丝人影。风一吹过,沙尘滚滚,让人睁不开眼睛。跟着而来的小厮太监叫“福贵”,是专门伺候皇上看书的,样子精瘦精瘦的,不过倒也十分机灵。这会儿,他跟在仁宗皇帝身后,被风吹得满脸都是尘土,可仁宗却不以为意,继续向前走着,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皇上,外面风大,奴才还是扶您回宫吧。” “你这狗奴才,少说废话!”仁宗皇帝瞪了福贵一眼:“朕特意出来微服私访,你只管叫朕‘龙爷’便是,休得再多嘴!”挥袖一甩,他便加快了脚步,而且步子越来越快。福贵知趣,生怕再惹了虎威,只得匆匆跟在后面,不敢再胡乱说话。 一路上走过来,尽管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但全都是冷冷清清的,偶尔还传出一两声老鸦的嘶鸣,好不凄悲。街道上面小摊贩一个也没有,即便是大的店铺,也只有少数的几家还开着门,光临的顾客更是少之又少。那些做掌柜的、记账的,还有那些跑腿打杂的伙计,他们无不靠在柜台上面打着盹儿,眼睛浑浊无神,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