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鼎记_网络小说创作(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网络小说创作(二) (第3/5页)

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到了明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如明嘉庆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庆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以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经宋元两代长期的积淀,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说更趋成熟,出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由于章回体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国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样式。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章回小说红楼梦

    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塑造、评价人物,表现、设计不同的价值人生,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人格。尽管章回小说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是,群体人格和个体人格仍然构成了章回小说最为基本的人格模式。《三国演义》、《水浒传》强调的是群体人格,在这两部作品中,价值人格集中体现为伦理人格,以传统道德为轴心的社会价值构成了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对统治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人格要求;《水浒传》则主要通过对被统治者之间及其和统治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人格追求。《儒林外史》、《红楼梦》注重的则是个体人格基础上的人文追求。在这两部作品中,价值人格集中体现为个体人格和人文人格的统一,以具有人文精神的自我价值构成了新的人格理想。《儒林外史》主要通过杜少卿等形象的塑造,以及传统文化中人文因素的发扬,表现了作者新的人格理想。而《红楼梦》则通过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创造和新的人文精神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对人文人格的追求。

    章回小说不仅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设计并表现了相应的价值人格,更重要的是,还通过价值人格与社会现实,以及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价值人格的毁灭及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一方面,章回小说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章回小说水浒传

    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

    在章回小说研究中,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是一个早已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并得以普遍深入探讨的课题。近代,王钟麒就通过章回小说的当代观照,高度肯定和评价了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他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认为,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一曰愤政治之压制”,因为“吾国政治,出于在上,一夫为刚,万夫为柔,务以酷烈之手段,以震荡摧锄天下之士气”。作为对封建****政治的批判,古代小说的创作“设为悲歌慷慨之士,穷而为寇为盗,有侠烈之行,忘一身之危而急人之危,以愧在上位而虐下民者,若《七侠五义》、《水浒传》皆其伦也”。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二曰痛社会之混浊”,因为“吾国数千年来风俗颓败,中于人心,是非混淆,黑白易位。富且贵者,不必贤也,而若无事不可为;贫且贱者,不必不贤也,而若无事可为”。作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明清章回小说“描写社会之污秽浊乱贪酷yinxiè@①诸现状,而以刻毒之笔出之”(注: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0页。)。

    黑暗的封建****和污浊的社会现实构成了章回小说人格悲剧最为本质的社会根源。这一点正如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评价《水浒传》时所言:《水浒》,愤书也。宋鼎既迁,高贤遗老,实切于中,假宋江之纵横,而成此书,盖多寓言也。愤大章回小说七侠五义

    臣之覆sù@②,而许宋江之忠;愤群工之阴狡,而许宋江之义;愤世风之贪,而许宋江之疏财;愤人情之悍,而许宋江之谦和;愤强邻之启疆,而许宋江之征辽。(注:曾祖荫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

    章回小说的价值人格寄寓了人们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矛盾,又规定着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悲剧实质。正是通过价值人格的悲剧,章回小说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首先在于通过群体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及群体人格的悲剧结局,表现出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章回小说的这一悲剧特征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典范的体现。群体人格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以道德规范作为价值人格的基本内容。在《三国演义》中,体现作者人格理想的人物,不论是刘备还是关羽,或者诸葛亮,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作为“仁君”的典型,“仁慈宽厚”、“躬行仁义”构成了刘备性格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特征,寄寓了人们对最高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而作为“贤臣”的典型,诸葛亮的性格集中体现为超人的智慧和对蜀汉的忠贞,这种性格也体现了作者对臣僚的人格要求。而作为“义友”的典型,“义重如山”是关羽的主要性格,通过这一性格表达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上的人格理想。仁君、贤臣、义友这些以伦理规范为内容的价值人格,形成了一个理想人格体系,表现了作者和当时的人们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和人格理想。而作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面,曹cao在《三国演义》的总体构思中是作为理想人格体系的对立面出现的。残忍狠毒、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