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巡洋战舰 (第2/2页)
英国同类军舰高出一截,因为德舰的尾部往往采用背负式的两座炮塔,比英舰多出一座炮塔。 在甲午海战之后不长的一段时期内,海军界依然普遍认为下一场海战的交战距离依然会保持在三千米至五千米之间,因此以弹药投射量来计算,装备数量较多射速极快的副炮比装备数量较少且射速较慢的主炮更为合适。 不过到了1898年,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 一方面,测距仪的不断进步使得军舰能够在更远的距离获得命中;另一方面,鱼雷武器在经过漫长的技术停滞后终于在1898年迎来一次革新。1898年初,奥地利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 一般认为,战列舰必须保持在鱼雷的有效射程之外才算是安全的。所以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英国海军将领们敏锐的意识到,下一次海战中,战列舰的交战距离一定会比目前远得多。 英国地中海舰队在1898年夏天举行的一次演习中,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对靶船进行了间接瞄准射击,结果取得令人满意的命中率。战列舰主炮对匀速目标的命中高达25%。 在这种情况下,在战列舰上装备威力较大的次口径主炮成为皇家海军非常迫切的要求。因为在八千米的距离上,152毫米副炮不仅威力不堪而且由于弹重的原因散布较大,命中大幅下降。 根据这一新的变化趋势,瓦茨设计出两型战舰供海军技术委员会研究商讨。
其中一型便是光荣级,另一型则是声望级。 和光荣级的全部装备254毫米的次口径主炮不同,声望级在装备4门305毫米大口径主炮的同时选择在两舷分别装备两座203毫米的二级主炮炮塔。 应该说声望级的设计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254毫米火炮在面对厚甲战列舰时,很难击穿其核心舱室,但是威力巨大的305毫米主炮却可以在近距离击穿大部分军舰的水线带装甲。 英国海军高层在充分考虑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的海军舰备情况后决定重点建造光荣级,其理由有三:首先,德日两国都缺乏新式的低速厚甲战列舰,这使得305毫米重炮的作用大打折扣,以254毫米火炮的威力击穿金刚级或者西里西亚级的八英寸级别的装甲还是绰绰有余的;其次,德国的后重前轻的主炮设计显然是出于海上袭击的目的——在撤退中拥有较强的火力——所以英国海军在军舰数量占优的情况下,只要将德舰击伤甚至重创便可达到战术上的胜利,在德国缺乏足够的海外港口的情况下,这种拼消耗的战术显然对英国有利;第三,既然以德国和日本为首要的假想敌,那么作为占据领先地位的皇家海军最笨拙也是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和对手建造相同的军舰,然后依靠数量上的优势获得稳健的胜利。而光荣级的设计显然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在单舰性能上也完全超越了对手。 在光荣级下水后不久,德国海军便拿到了该型军舰较详细的纸面上的各项数据。数据表明光荣级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在德国西里西亚级战列舰的水平之上,速度快了1节,单舷火力强了三分之一,甲板防护厚度也略有优势,当然这是在排水量增加50%,造价增加了60%的情况下取得的。 不过,西里西亚级在一个指标上保持了领先,且大大优于前者,那就是主炮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全部中线布置的方式,所以西里西亚级战舰的主炮在单舷作战时的利用率为100%,而光荣级的主炮利用率只有66%。 在詹姆斯看来,战列舰主炮价格昂贵,占用吨位极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浪费。 此外,光荣级战舰最大20.5节的航速和德国早期下水的勃兰登堡级装巡相比,速度上已经十分接近,假设德国装巡在海上巡航较长时间后,其速度甚至会低于光荣级战舰,这就意味着勃兰登堡级在面对光荣级时处于打不过并且逃不掉的状态。 于是,在英国光荣级全重炮巡洋战舰大规模下水的压力下,詹姆斯绞尽脑汁终于为德国海军设计出一型单舰性能更为强大的快速袭击舰,以取代日趋老化的勃兰登堡级用于一线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