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四章 萧何来访 (第2/3页)
天,楼仓刘府门前,已张灯结彩。 刘阚带着韩信和司马喜两人,一大早就离开了府邸,前往军营视察。根据大秦律令,刘阚这个泗水都尉的名下,掌管有一校兵马。只是,老罴营和普通军队又不尽相同。按照秦朝兵制的说法,老罴营属于军中别部。这个‘别部’,就让老罴营和其他军队有了本质的不同。 普通一校,满员两千五百人。 而地方守军,也就是在两千人左右。 可老罴营如今有兵马四千,其中骑军八百,车兵一队,步兵两千五百人左右。 如此兵力,按道理说已经十分充足。可由于刘阚这泗水都尉的管辖范围,覆盖整个泗洪地区,所以在过去的两年中,楼仓军一方面发展兵员,另一方面还好不断的把兵营扩张开来。 如今,整个泗洪地区共有兵营四处。 除了楼仓大本营之外,还建设有垓下营、大泽乡营,以及睢水和唐河交汇处的取虑营。 垓下等三处兵营,各驻有兵马八百,合击两千四百人。楼仓大本营内,则留有一千六百人。 相比之下,楼仓大本营内的一千六百人,是老罴营的精锐。 有骑兵五百,兵车十乘,步军千人。其中一部分是随同刘阚在北疆征战过的老卒,其余的全部都是从刘家田庄中抽调出来的庄丁。这些人,只服从刘阚一人,分别由钟离昧灌婴和吕释之指挥。 除此之外,刘家田庄内,还有四百私兵,全都是刘阚的亲卫,由刘阚直接指挥。 兵营的建设,一切正常。 刘阚在巡查兵营的时候,特意观察了一下跟在他身边的韩信。十六岁的韩信,瞪大了眼睛,似乎对兵营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偶尔开口,所问的问题,也很具有建设性。 这家伙,也许真的就是为了战争而生吧。 刘阚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期待。若天下真的动荡,这家伙足以为我独当一面吧。 中午,刘阚在兵营用过了午饭。 秦时的习惯,一日只有两餐。晌午一餐,傍晚一餐。 楼仓的普通百姓,大都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在兵营里,由于刘阚对cao练的要求极为严格,所以饭食就变成了三餐。如此可以让士兵们有充沛的体力,还完成每一天艰苦的训练。 同样,这也是老罴营可以迅速满员的一个原因。 视察完了军营,刘阚和灌婴钟离昧单独交谈了一会儿,上马回城。 天气虽然还很冷,但河畔的杨柳,已经呈现出了一抹绿色。楼仓的春天,来得要比北方早上一些。四九天时,河面上有几只鸭子,正快活的戏水,让人可以感受到春的脚步已经逼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喜子,你在记什么?” 刘阚在马上略一回身,发现司马喜从马背上的兜囊里取出一块铺着白纸的木板,然后又拿出一根石墨笔,在白纸上飞快的书写着什么。 听到刘阚的问话,司马喜抬头道:“主人刚才的诗句,颇不合韵律,然则别有滋味……贾佐史前日说,要我多留意主人的文章。他非常喜欢主人所做的千字文,故而要我随时背记。 主人,您刚才的句子,似乎还有后着,何不一起诵出?” 这家伙,颇有书记官的样子嘛。 司马喜早年随张苍求学,后来又跟随程邈学习,可说是楼仓年轻一辈人之中的秀才。 刘阚笑道:“这可不是我做的诗,只是看到眼前的景色,有感而发……” “那是谁的诗词?” “这个……” 刘阚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做此诗词的人,是一千多年后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 可你和司马喜说苏东坡,他又岂能知道?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刘阚把后两句吟出之后,不再理睬司马喜,扭头对韩信道:“信,看着满目景致,却是春已来临……怎样,这一年多来,可有什么收获和心得?” 韩信正要开口,突然间远处,马蹄声急促传来。 举目看去,只见从楼仓镇方向,数骑狂奔,眨眼间就来到了刘阚的马前。 跑在最前面的战马背上,坐着的正是薛鸥。 他勒住战马,翻身跳下来,单膝跪地道:“都尉,府中有客来访,夫人命小人前来,请都尉马上回去。” “府中有客?何人?” 薛鸥摇头道:“小人不知……不过曹主簿好像认识对方。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大约三四十的模样,女的大概有七八岁。” 居然还是一老一少? 刘阚不免感到疑惑,实在是想不起,来者会是什么人。 当下一催赤兔马,“韩信、司马喜,你二人随薛鸥回府。我先走一步,路上莫要再生枝节。” 说罢,打马扬鞭,急驰而去。 “薛大哥,究竟是什么人来了,居然让夫人急着找都尉回去?” 薛鸥一耸肩膀,“我也不清楚。但听口音,似乎是本地人,好像是从沛县来得……信,咱们早些回去吧。” 韩信点头,待薛鸥上马,和他并马而行。 司马喜则记下了刘阚刚才的诗句,在落款处,写下了刘阚的名字。 “信,等等我!” 他收起书板,催马追了上去。一行人打马如飞,向楼仓而去。 刘阚回到楼仓,在府门外下马。 还没来得及走上台阶,就看见周昌匆匆而来。 本来,周昌已收拾好行礼,准备和苦行者动身前往江阳。可由于刘巨的婚事,于是暂留下来,准备等喝完了刘巨的喜酒,在去江阳。 只见他,行色匆匆。 在刘阚面前插手行礼,而后不待刘阚开口,结结巴巴的说:“都尉,听说,听说,听说……老萧来了?” “老萧?” 刘阚和周昌并肩走进府门,疑惑的询问。 “就是萧先生,萧何啊!” “萧何?” 听到这名字,刘阚不由得愣住了。他停下脚步,奇道:“他不是在沛县当差,跑来这里做甚?” 也难怪刘阚会如此诧异。 细算起来,他和萧何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面。 自从刘阚任职楼仓令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