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北伐,何故南归?_第20章 占领散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占领散关 (第2/2页)

降!”

    “我们投降!”

    “你呢?”

    江拓笑眯眯的询问道。

    总兵官脸色惨白,咽了一口唾沫。他万万没想到,率军走路未半,而中道崩殂。如今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随后低下了头颅,低声求饶道:“我等投降,还请大人饶我们一条性命。”

    这一千散关守军随即成了俘虏,被剥光了铠甲之后,用绳子穿着,重新牵回了散关。

    在这之后,江拓的部队也进驻到散关,彻底占据了这个关隘,不过从外表看,这个关隘和之前一样,每日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只要你好好听话,就不会为难你!”

    江拓笑着,对总兵官叮嘱道。

    与此同时,诸葛亮与张郃开启了终极大战。

    曹真身为魏国的大将军,本来也应该出现在战场上,可是他之前为了防范赵云攻入关中,便率大军驻守郿县,以防不测。

    所以,此时在雍凉一带,只有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和张郃率领的魏军,捉对厮杀。

    整个雍凉一带,战事不断。

    从一开始交战,张郃占据冀城,切断了蜀军的粮道,本以为这场战事再无悬念,所以他率领大军倾巢而出,并且还有广魏军和陇西郡响应。

    战事一开始确实很顺利,张郃的部队连战连捷,不断收复着失地。而蜀军很明显战意不足,且战且退,甚至已经被挤压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

    就在张郃认为战事已定时,却没想到,他犯了兵家大忌,他一方面要合围蜀军,另一方面,又要派人驻守那些收复的失地。

    他手底下的将士用到了极限。

    以至于兵力分散,在攻打安定时,被蜀军偷袭了一次,差点酿成大祸,幸亏蜀军没有追击,要不然会损失一支偏军。

    这也让他警醒,蜀军在人困马乏的境地,竟然还有余力反击。

    此后,按照张郃的想法,一直拖着蜀军,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根本不需要发生全面会战。只要能拖垮蜀军,那么胜利必将属于魏国。

    可是,小规模会战也不简单,他与诸葛亮对垒,有胜有负,甚至胜利还要多一点,可是蜀军背靠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地盘竟然扩大了不少。

    俨然有重振旗鼓的气象。

    这可吓坏了张郃,这怎么回事?蜀军的粮道都断了啊,将士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还有力气作战呢?

    难不成蜀军喝凉水吃西北风也能吃饱肚子?

    张郃不信邪,心里想着,只要再拖三天,再拖三天,蜀军没了粮食,就会不战自溃!

    三天又三天,三天又三天,这都已经十来天了,蜀军的精气神为什么还这么好?

    这不合常理啊!

    反观自家的魏军,在连番大战中,已经十分疲惫了。张郃注意到将士看向自己的眼神后,他就知道,自己必须要获得一次胜利,只要一次胜利,就可以完全击溃蜀军。

    张郃本来用兵谨慎,可是这些时日里,不知不觉被蜀军激起了怒气!

    他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要是在街亭坚守不出,一直等到曹真大军赶来,两军合并,饶是诸葛亮有翻天之能,恐怕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他站起身,召集各部的将领,随即开始了部署,他要集中优势兵力,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取得一场大胜,彻底摧毁蜀国的幻想!

    而此时的蜀军阵营,已经全部动员了起来。

    虽然有了清水县支撑,蜀军已经没有了粮草之忧,但是还需要征召民夫运输物资,修筑工事,打造各类各样的武器。

    好在,人的名,树的影。

    诸葛亮的名声十分响亮,三郡百姓纷纷响应,几乎是发挥了全部潜力,犹如一个开动的战争机器,所有人的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工匠们制作器械,官吏们安抚百姓,那些商贾源源不断运送物资。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让这些人各司其职,离不开诸葛亮的指挥。

    诸葛亮的内政才能,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他也爆发出与萧何不相上下的内政才能,无论是刀枪、盔甲还是粮草,他总能精准无误的调动,让前线作战的将士没有后顾之忧。

    而诸葛亮一手抓内政,另一手抓军事。

    简直就是萧何加韩信的浓缩版。

    他不怕魏国出兵,就怕魏国缩在城内,不肯作战。而魏国只要出兵,只要进攻,那就会出现破绽,只要能抓住破绽,就能迅速击溃魏军。

    本来,诸葛亮没有了粮草的后顾之忧,想要击败张郃是很轻松的事情。

    但是,他图谋的更大,所以才故意输了几阵,造成五五开的局面。

    让张郃误认为,原来我的军事才能和诸葛亮不相上下啊,只要再努把力,就能击败诸葛亮了。

    lewenwzhetianx88dushuquanben

    58yuedufrxswqushuwushushulou

    mingshutxtxzqianqiankytx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