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家农庄的虫灾 (第2/2页)
的岳翁虽已为国捐躯,但所幸刘家文静现在倒是混得风生水起。为父也实在为你高兴,所以特意准备了纹银500两作为贺礼,为父可是很着急喝上刘家大小姐敬的媳妇茶呢哈哈。。。” 李淳风被老爹一眼看穿了心思,糗的恨不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尤其是李播的后半句话让他恍惚间又有了刚刚穿越时的感觉,只觉得一切都来的那么突然、那么难以置信,难道自己就真的要娶了那刘家的小姐,从此在这个时代过上安定的幸福生活不成?他想不出答案,最后将心一横,奶奶的熊,管他娘的那么多干啥?本少爷还是先去亲自探探情况再说,反正自己还是要去找到这刘文静的不是吗?没准就能赚回个美女老婆! 正遐想间,祠堂门外忽然传来全叔的声音:“老爷,乡下农庄李柱求见,说是咱农庄又遭灾了,老爷你是见还是不见,小得也好去回话。” “唉,还是不见吧,见又能怎样,你去告诉他,今年租子减少一半就是了。”李播很是不耐烦的说道。 “父亲,等等,还是我去见见他吧。”李淳风忽然插言说道。 “你?”李播很是惊奇。 “对,安国也要先安家呀!父亲我想去见见他,没准我还能帮上什么忙呢。”李淳风肯定的回答:“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不管于国还是于家来说,粮食充足都至关重要。所以这病虫害还是需要十分关注的,父亲,我想去看一看,行吗?此外,咱们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雍城人,咱们都熟悉这里农民对人评价和接受的标准,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关心黎民疾苦,从而赢得我们的尊严,别人的尊重、信服和好感,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在雍城立足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好,去吧。”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李播发觉自己现在越来越佩服儿子敏锐的想法,农,掌握了农业就是掌握了民之生存,国之根本,没有了农业的托举,食不裹腹,民之能安吗。能够放下身段去关心黎民疾苦!李播由衷的钦佩的儿子的睿智、远识和魄力。 “父亲,你放心吧,儿子不会让你失望的”,坚强的信念和如山的使命激发了李淳风无穷的斗志。 长话短说,伴着全叔和李柱告辞了父亲,李淳风三人向着李家农庄走去。 秋后的雨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干枯的池塘重新有了积水,干瘦的牲畜也开始长膘产奶。在人们欢庆雨季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时,病菌和虫害也伴随而至。只因入春以来,大部分地方受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越冬过程不明显,取食活动较往年早,在雍城部分地方呈暴发态势。 看着庄稼叶子上密密麻麻的虫卵,李柱叹了口气,说道:“时事艰难啊,这老天不知是怎么回事,不是旱,就是寒,河里的水也引不上来,地里已是连年欠收了。再这样下去,可是如何了得啊。” 一路唏嘘,出城,过道一条河这边,往西边不远处就有一个田庄,是李家在城北这块地里最大的田庄,管理着周边近千亩田地。 那田庄就是一个坐落在一片田地中的园子,庄前庄后都是田地。庄前有一个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成片的茶树,不过此时看上去塘边的那些茶树,颇有些死气活样的味道。 走进田庄内,由于是农忙,因此庄内除了几个看守田庄的佃人外,并没有什么人。庄里面也有一些耕地,还有一些菜园,除此外,大多是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之类的。另有几片供人居住的房屋。庄外面用土石结合的围墙围着,还有一些防守工事,颇有几分军堡的味道。 依李柱所说,这田庄四周有良田一千四百百三十二亩。佃人约有数百人之多,这些佃人数十年来,这些人在这片地里务农,也早已习惯这种生活了。 在往年风调雨顺时,这田庄一千多亩地,一年可产麦近大几万担,不过近几年,最多时,每年只产出数万担,这还是附近最好的田地了。其他田庄的田地不说也罢。 可眼下李家农庄这千亩良田遭到这虫子侵害,别说大田里的庄稼就是茶树树干、树枝以及地面上到处都可看到爬动的小飞蛾,茶叶几乎全被吃光,茶园失去了往日郁郁葱葱的景象。 据佃户介绍,入秋开始就发现茶园的虫子,当时没想到危害会有那么大,特别是经过年初那场冰冻后,佃户们都以为虫子被冻死了,也没向李家报告。可近段时间来,随着气温的升高,隐藏在树皮缝里的虫子又钻了出来。几天时间这茶园连带着庄稼几乎被吃光了。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妪指着白光光的地面说:“如果没有虫害,落到地面的麦种已发芽,现在地面就可以看到许多麦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