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忙碌的冬天 (第3/3页)
不能透lu出和自己的关系来。
高三本就是个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然是到哪里都成,只要不让他离开小东家就行,现在虽然是要去福州,但也是帮小东家做事,而且是独挡一面,这让一直就很羡慕孙二的高三期待了起来,虽然他不知道王况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买地,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小东家做的决定就从来没有赔过的。 田黄的事情总算是安排好了,王况又要开始忙起温室来,这个时候,离第下第一次霜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再过个把月,地里的所有绿叶菜就会被霜打光,王况在路过唐兴的时候,已经jiāo代了要慎家帮着自己收丹桂和金桔,一斤两吊的价格,很是you人,一棵树,怎么地最少也能打下两三斤来灰雀没收过这两种东西,不知道一棵树产多少,但二者很轻,想必产量也是高不到哪里去的,就这么定了,若是有误,也不改了。,据慎家人说,寻常人家,一般都会在房前屋后种那么几棵,以前都是任其随着雨大风吹去的事务,如今只要有种的,一般都能有几吊钱的收入,肯定会收到很多下来,等到明年,那么种丹桂和金桔的人就会多起来,再过个三五年,怕是这产量王况一人也吃不下了,王况当时就笑笑:况自然是吃不下,但况为何要吃下呢况只需这几年的时间而已,到时候,况定让整个唐兴因了这两样事物而闻名天下。 王况有了田黄,对其他的东西就不再怎么注意吃独食了,而且,如果能把唐兴的桂huā和金桔的名头打出去,只凭了这两样,唐兴不用十年,必定能从西县迈入上县的行列,至于说别地移植,想都别想,后世都做不成的事情,这时候谁能做到之所以只有唐兴才有丹桂和金桔,王况曾经听自己一个学农的同学说过,那是土壤因素,水的因素,气候因素等等众多条件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丹桂在唐兴是丹桂,但在别处,就不再是丹桂了,其sè香味都会有着显著的区别,金桔亦是如此。 因为只得三千多块的璃瓦,王况也没打算在别处搞试验,自己后院里空地多的是,三十多平米并不大,在王况的指挥下,李老2派来的几个人都忙乎了起来,砌墙的砌墙,挖坑的挖坑,编草帘的编草帘,育种的育种。又请了木匠来做了个架子,两天工夫,一个大棚的雏形就出来了,地也翻过,全换了féi土,就只差盖璃瓦了,为了要保温,就必须是得璃瓦之间密不透风,王况还是用了最土的法子,猪肝,糯米和ji蛋清捣烂了和匀,抹在璃瓦间的缝隙里,这么一粘,等干了之后就非常的牢固,哪怕是建安历史上最大的风也别想将璃瓦给掀翻了。整个大棚是面朝南的斜斜盖着璃瓦,王况还另外开了两个天窗,以防备万一里面温度过高的时候开了通风透气。可惜了,要是璃瓦多的话,就可以搞个双层的,中间隔了一层的空气做保温用,那样就不需要再在晚上盖上草帘保温了,能省不少事,这是王况在做好后才想起来的,不过也没关系,也就这一年麻烦点,等到明天,自己这里的璃窑好了后,再烧些来盖上就是。 大棚盖成了,放在房里育种的菜还没发芽,还得再等个几天,王况也不再管理这里的事情,李老2派来的基本都是种地的好手,王况只需要把大棚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告诉他们就是了,而且王况自己本身对种地也不大懂,这个大棚,在他想来,第一年能有两三成的成功率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那些人也是如此的心思,但这毕竟是陛下亲自过问的事情,也由不得他们不小心,若是自己不按了宣德郎说的法子去做,谁知道宣德郎会不会把过错都推自己头上呢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但凡是他们有一点点那捏不准的事情,必定要问过王况后才敢去做,所以,这也是王况很放心的不去过问的原因。 这段时间里,慎家已经陆续的送了不少的桂huā来,金桔的成熟期还要晚些,必须等到金桔通体变红了才能采摘。这也正好,王况正愁着人手不够呢,现在只有陈丫儿带了富来客栈的几个家里的,大概也只得七八人而已在做,要是两个一起来,恐怕谁也吃不消,不说别的,光是要挑拣桂huā就是个jg细活,拿个鹅翎,米粒大小的桂huā需要一个一个的挑,把那些蔫了的,变sè的和huā梗都挑了出去,速度快的人,一天也只能挑拣个三四斤,这还要眼力好,手要快。做桂huā的流程陈丫儿都已经从王况这里学了去了,基本和做金桔差不多,所以这个事情也不需要王况chā手太多。 王况现在要忙的是和林明岑余子商议怎么修路的事情,本来按了林明的意思,直接派了乡民们的徭役便是,但被王况否了,王况出了个主意,和黄良商量了下,把建州的所有商户全召集了起来,把修路的事情一说,本来王况还以为必定是要招来一片反对声的,但哪曾想,这些个商户一听说是宣德郎小东家挑的头,个个很是踊跃,几乎每家都捐了钱粮出来,但这是年关,很多人手头上的钱粮都换了货物,准备年前赚一把的,一时间拿不出来,却也当场的立下了字据,等到年尾收了帐后一定送来。算了算,竟然募集到现钱有七万多贯,加上欠条就超过了十万贯了,还不包括米面等其他物品。 第二天,整个建安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事,那就是冬闲时节,有劳动力的人家都可以去修路,不算徭役,有工钱可拿,还包中午和傍晚两餐,一天十文,这可是大数目,十文钱,两斤米了,还不包括自己吃的,若是算上去,那就是有四斤米还多,劳力一天吃一斤米那都是很平常,顿时报名者是踊跃万分。不用几天,就开是动工了。 王况又和黄良商议着是不是要收取外地客商的过路费,但几人一商量,觉得还是不收,这你收过路费,其他地方不收,那谁还来你这里不过当黄良听说皇帝给了王况一个放手去做的暗示,倒是给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参照小食公会的样板另外成立个商业协会,所有商户都入会,每年缴纳的年费用来修路,一点一点的修,总归是有修好的一天。目前的情况下,王况也没有其他的更好办法,只能先这么做着。 可以说,这一年的冬天,对王况来说是个忙碌的冬天,整个冬天里,他几乎就没怎么闲下来过,也没时间去到处luàn逛了。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猜测小东家是不是当官了,摆架子起来了,但随着一项项的政策出台,大家都看到了王况的影子在里面,顿时对王况是又敬又疼,担心他累坏了身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