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赏无可赏 (第3/3页)
是不用管事的官,王二郎只是要个官身做护身符而已,有个名头就行。这样,他就会更加积极,建州升格就更快,自己等人的子弟也就能沾上光。 李世民也知道,这是房玄龄等人在为上次给王况直接跳过流外,直接入品封官而提出的补救措施,但王二郎是什么人,jg着呢,房老头你这点算盘能瞒得了他,朕看来,你房老儿这次可要得罪人啦。
李老2考虑得要比臣子们远些,若是真按了房玄龄的提议,说不定王二郎真能如程知节说的那样,撂挑子不干了,那以后可就没这么多新鲜事物出了。这个新法印刷,可算是真真的给了自己一个强有力的帮助,有了这个,今后就会有许多的寒mén士子买得起书,参加科举的寒mén就会越来越多,那么不用多少年,或许,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朝中增加了大量的寒mén出身。 不得不赏,不得不赏啊。李世民实在是头疼,怎么赏呢再封官,肯定要招来反对,封地王二郎本身商贾出身,再说了,上次给王村平反的土地,现在都是由他们兄弟三人继承,封官的时候又给他封了地,他不缺地。给钱王二郎生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手,还缺钱么 商议来商议去,楞是没个结果出来,朝堂下,尉迟敬德一个劲的冲房玄龄吹胡子瞪眼,要不是皇帝就坐在那,保不齐他就要冲上去一顿luàn揍了。 这真应了当初的那一句话,赏无可赏了。 不提长安怎么为了王况的封赏闹哄哄的,这几个月,建安的学子们发现,公用书馆旁边,悄然的起了一个书局,一看名字,就知道又是小东家的手笔:富来书局。 富来书局里摆满了书,都是崭新印刷的,有的学子一眼就认出了那字仿佛是柳老夫子的字,难道说,这书是在建安印的建安什么时候也能印书了 更让学子们欣喜若狂的是,这里的书出奇的便宜,在扬州,一本一贯都买不到的诗经,富来书局只卖一吊钱,而印这一本书的纸张就要三十多文,换句话说,也就是富来书局只收了六十多文钱的刻印钱,娘咧,那可是工程浩大的啊,要印一本书,得多少人工刻多少版若是有一个字错了,这版就废了,要重新刻过。 有些jg明的商家也发现了富来书局的书便宜,便宜到连刻版钱都不够,就想大量的从富来书局贩到外地去卖,但是,富来书局的规定让他们钻不了什么空子,一人只限买一本,而且你要买书,还得通过县里派来坐镇的两个教习的关,若是他们两个认定你买书回去不是自己读的话,那就走人,别在这杵着了,不卖 因此,哪怕你请了再多的人来排队,还是只能买到可怜的几本而已,那些学子,自己一本书的名额都觉得不够用,怎么肯轻易相让 王况其实并不担心别人倒卖书籍,一本书一吊钱,利润已经很是丰厚了,现在富来书局加班加点,十几万的活字,十几个人同时印,每人只负责那么几页,一天印个几百本不成问题,若真要是好卖,再加人手,一天上千都能做到。天下读书人毕竟有限,你再贩卖,最多也只能前期给你利润而已,后来等到大家都发现了建安书便宜,都蜂拥而来,那些商人也就无利可图了。 如果不是考虑到要给那些搞雕版的人一个转行的时间,王况恨不得一下就把他从长安带来的书每样印上个几万本来。但这样一来,全国就该有很多人一下就失业,这个冲击不小。现在规定了一人只能买一本,也就延缓了建安有便宜书的传播时间,或许,都不用等到这里的消息传出去,长安就已经有了大量的便宜书卖了,长安的各地学子不少,经过他们口口相传,应该就没多少人把注意力放到建安这里来。 正如王况所料的,那边怎么封赏王况还没个结果,长安的东西两市一下就冒出了两家书局,时间正是蒲熙亮回到长安后的第二个月。两家书局卖的书价格只比王况的高一点,他们的计算方法比较科学,按字的多寡来算,不像王况很随意的就定了个价格。 李老2一得到活字,当下就让蒲熙亮召集了人手,一百多个匠人一起动手刻字只huā得半个月时间,就刻出了二十多万活字,再半个月时间,就将各种常用书籍都赶印出了上万册,这速度,是王况想得到却一直没办法的。 这两家书局都明晃晃的打着国子监的招牌,李世民也怕有人投机贩卖,更是下了严令,每本书后面都印制了价钱,只要有学子买到的书价格和书后面印的不一致,便可报官,彻底的杜绝了投机取巧商人的路子。这也是王况做不到的。 短时间内,长安有便宜书卖的消息经由游学的学子或是各地行商,尤如cháo水一般的速度,以长安为中心,向四处蔓延开来,不到一个月,洛州就得到了消息,再过一个月,杨州也得到了消息,一时间,各地学子是纷纷打点行装,奔赴长安,后来史上称这一年为游学之年。 自然,当后来人们得知这便宜的书是出自于陛下的手笔,学子们个个是感动涕零,尤其是那些以前买不起书的寒mén士子们,个个发狠,要学得治理天下之能来报效陛下的恩德。 在这点上,不得不说,李老2还是考虑到了王况的安危的,所以并没让人传出去说这活字是王况所为,当日在朝堂上的所有官员都被他告诫了一番。 而那些官员呢,因为从蒲熙亮的述说中,推测出了王况是个很喜欢送功劳的人,条件只有一个,只要你对他好就成,哪怕你以前对他有什么成见,只要能改了,那就行。基于这一点认识,他们自然也就不再愿意冒了得罪王况的险来,万一哪一天,王二郎又有什么东西出来,自己也有那么点机会的,不是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