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讨逆将军孙策 (第2/2页)
如此!”张绣惊骇之余,又多了几分对曹cao的忌惮之心。却是根本不曾想到曹cao布局竟能如此深远,天下诸侯貌似皆为其所算计。同时心里也不免有一丝自得,自己能被曹cao如此重视,是不是也证明了现在自己的实力? “这曹cao真可谓是”张绣与贾诩对视一眼,同时说出了名士许卲对曹cao的评语:“清平之jianian贼,乱世之英雄!” “简而称之,是为jianian雄也!”张绣补充了一句。贾诩闻之一怔,深以为然。 张绣联想能力很强,很快平复了心情,轻松道:“虽然曹cao如此‘良苦用心’,但孙策未必会轻易上套!” “前段时间,曹cao曾任命陈瑀为安东将军,行吴郡太守之职。现在想来,也是曹cao在鼓动陈瑀去袭击孙策的吴郡吧!” “但以我观之,孙策虽然以勇略著称,江东之人更将其武勇与昔日霸王项羽相比,但绝非一般有勇无谋之辈。朝廷当时只封他一个骑都尉,但却同时任命陈瑀为‘四安’之一的安东将军,想必他也能明白个中原因。曹cao虽然算计的好,但这一招驱虎吞狼之计用的过于频繁,难免不为人所防!” “且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他借道于我,却绝不会想到最后我和袁术并没有两败俱伤。他想让陈瑀袭击孙策,现在倒先被杨奉和韩暹打的大败。所以他现在倒盯上了我,来算计我!” 贾诩对孙策了解不多,并不能判断孙策接下来的动作。但是他却也相信张绣的“识人之能”。两人有空便常常谈遍天下人物,却发现张绣对世之人物都有其独特看法,且十有八九都和自己的看法一致。不论是对雄踞河北的袁绍,还是对窘迫没落的刘备,亦或是对曹cao袁术,都有着非常清醒客观的认识。
因此贾诩在案几上的“曹”“孙”中间加上了张绣的“张”字,沉声提醒道:“孙策早晚会全据江东,若其有问鼎中原之志则必先取淮南;曹cao诡计多端图谋中原,江淮之地亦在其中。文锦应当早日全据淮南,为未来作打算!” 张绣深以为然道:“孙策颇有异志,绝非偏安一隅之辈。我军的确应该赶在其彻底平定江东之前,也赶在曹cao吞并徐州之前,解决庐江郡的问题。如此一来北据淮河,南守长江,可观天下之变择势而动。” “说来我倒挺羡慕孙伯符的,出身名门大族,有如此多亲族故旧可为之所用。就连骄豪无道如袁术,仗着出身世家望族也有无数门生故吏可依仗为心腹……”张绣忽然大吐苦水,贾诩听着听着便感觉有点不太对劲,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说着说着张绣便故作苦恼之状:“我举目无亲,不似孙策、袁术出身名门望族,有亲族故旧,可以为之镇守郡县。不如由亚父代我为九江郡守……” 贾诩差点一口茶没喷出来。心道我今天来是想劝你早日攻打庐江,莫要天天呆在寿春磨灭了志向和野心;可不是来给我自己找活干的! “万万不可!”贾诩当即拒绝道:“文锦才任命刘元颖(刘馥表字)、袁曜卿(袁涣表字)为九江、安丰郡守,怎可朝令夕改。寒了士心!”“虽说朝廷未准你领扬州牧,可没说不让你当扬州刺史。两者都是一州之长,你仍可自领扬州刺史,再派人去许昌表奏一趟再说。” “若文锦南征庐江,某愿仍为长史,替你监察郡县。” “如此也好”张绣也没办法,说实话张绣心底到目前只信任贾诩和胡车儿两个人。这两人一个是面对曹cao这样的顶级人主利诱却不为所动,主动给自己通风报信的忠勇之将。另一人在历史上也多次助自己以弱胜强,战胜曹cao;且虽看好曹cao,有完全可以置张绣于死地而投曹的能力却始终不离不弃的顶级谋臣。 而至于袁涣、刘馥,乃至刘辟龚都等人,张绣目前都难以完全信任。一是相处时间太短,二是没有足够的历史记载这几人是忠心不贰之人。像袁涣、何夔这些人张绣后世听都没听过,信任更是无从谈起。 于是这一席谈话毕,张绣不得不想办法,怎样挤出足够多的粮食,调多少兵马去打庐江合适。 西晋·虞溥《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曰:……今以策为骑都尉……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是时,陈瑀屯海西,……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三国志》曾引此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