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本督终究还是刑部尚书 (第1/2页)
电子书下载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四十七章本督终究还是刑部尚书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策,说的是有鼻子有眼,至于缺乏cao作性,张嫣这种不知兵的人,当然不明白。但从道理上讲,张嫣认为应该可以。现在都后悔,当初没有早召见袁崇焕,否则的话,鞑子也就不会打到北京,辽东那边就不会损兵惨重了。 随后,张嫣让袁崇焕告退,转而传见邹义,让邹义去和内阁拟旨,升任袁崇焕为蓟辽督师,赐尚方宝剑。 别看新首辅韩爌还没有到任,但该正常办公还是要办公的,袁崇焕是齐楚浙三党保荐的人,太后准了,三党的脸上也有光彩。 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自是要克日上任,但袁大人临走之前,并没忘了向朝廷要兵要饷要装备。山海关这里的兵马需要十二万,辽东原本有兵马七万余众,但经过熊廷弼那一仗的折损,剩下的不到两万,这一次需要补充十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 朝廷这两年一直和流寇打仗,流寇是越打越多,官兵是越打越少,还从哪里给袁崇焕划拨十万人马。江南云贵那边是有,可太远了,就近这里,还得留着打流寇,都给你了,别人还怎么办 不过袁督师毕竟是齐楚浙三党保举的人,怎么也得帮衬以下,东拼西凑,从山西山东湖广河南给袁崇焕调拨了五万人马。听说要去辽东打仗,那些兵油子哪个愿意,可没有办法,上面催得紧,最后派去的人马都是抓阄定出来的。剩下的五万人,由袁崇焕自行招募,其实袁崇焕也喜欢自己招兵,他从辽东土著汉人之中,招募了五万人,加以训练。别看是新军,练上一个月,也不会比那些兵油子差。谁叫人家丢失了土地,现在已经无家可归。 召韩爌回京任首辅,升袁崇焕为蓟辽督师的旨意,是先发出去的。在所有人以为北京城的风雨就要过去之时,司礼监又来内阁拟旨,召岳肃回京。 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一听说要召岳肃回京,当时就懵了。而岳党官员是欢欣鼓舞,马上加以配合。这是太后的意思,又有岳党支持,别人也不可能反对的了,于是旨意很快拟好,送往四川。 这时候的四川,可谓忙的不亦乐乎,李家送来的粮食源源不断,流民也都到了保宁府夔州府,现在落下脚来,有了太平日子过。主持大局的巡抚朱燮元,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受百姓爱戴。岳大人更是如此,岳青天的大名,已然响遍整个四川,无数百姓都在家中为岳大人立起了长命牌位。 今天,成都的总督行辕来了一位客人,与其说是客人,不如说是告状的,告状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乔禹。 岳大人的行辕之外,永远立着鸣冤鼓,只要百姓前来击鼓鸣冤,岳大人会马上召见。不过岳大人现在审案子可比以前容易的多,录完口供,大略地洞悉原委,就行文发回本地,让当地官府重审,限期上报。如果真的有冤,当地官府也不敢袒护,老老实实的重新审过,呈报上来。如果是地痞无赖胡搅蛮缠,当地官府也会如实上报,这个时候,岳肃就会对原告加以重判,不是流放,就是充军。 司马乔禹来到总督行辕,看门口立有鸣冤鼓,立时上前敲了起来。岳大人现正在后堂批阅公文,基本上都是安抚流民的事务,一听门外鼓响,有人鸣冤,还是一如既往地站起身来,赶往前堂,吩咐准备升堂。 岳大人升堂高坐,不一刻功夫,司马乔禹被带上公堂。司马乔禹也就二十五六岁,小伙长得英俊潇洒,可是现在的他,邋遢不堪,活像一个叫花子。 是呀,能不沦落成这样么。现在是什么时代,小冰河时期,百姓连口饭吃都没有,要饭都没地方要,司马乔禹身上还有伤,能够拼死赶来,路上吃了多少苦,那是可想而知。一两天吃不上一顿饭都属正常,渴了的时候,不是抓口雪吃,就是喝着冰冷的溪水。有的时候,一天就混的水饱。这家伙的体格还真是不错,枪林箭雨中滚出来的,一路冒着寒冷,竟也没得病。支撑进了四川,有济民施粥的地方,他才有了饭吃,坚持着赶到成都。 在司马乔禹登上大堂之时,左右威武一声,这要或作别人,马上就得吓得跪倒在地。但司马乔禹终究是铮铮铁汉,没有被此震慑,反倒是仔细端量起堂上端坐之人,见岳肃一脸正气,司马乔禹激动地说道:请问上座之人可是总督岳大人他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正是本督。你姓甚名谁,哪里人氏,有何冤屈,见到本督,为何不跪岳肃义正言辞地说道。 蓬一听岳肃承认,司马乔禹直接跪倒在地,末将张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