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激将 (第1/2页)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四十二章激将 听完牛金星的话,李自成的脸色十分低沉,半晌无语。牛金星只能小心地站在一边,再也不敢出声。 许久,从李自成的嘴里终于冒出一句话来,这件事,你看着办吧。说完,摆了摆手。 是,陛下,臣明白了。 牛金星点了点,然后躬身退下。他明白,这是李自成默许了他的提议,准许除掉李岩。 第二天,牛金星请李岩吃饭,用毒酒将他鸩杀。 因为李自成的猜忌,因为牛金星的嫉贤妒能,李岩就这样含冤而死,李岩的死,也充分证明李自成是个疑心重,心胸狭窄之人,失败已经距离他不远了。 洛阳。 王国宁刘希尧王坦的兵马驻扎在西门之外,白日里双方激战一天,都十分疲惫,这才罢兵。接下来五天,双方都没有出战,而是在等候援军。 九条顺天王太平王混世王贺一龙贺锦等众家头领陆续到来,赶到洛阳这边,都是在王国宁他们的大营旁边结寨。 另一头,刘宗敏的兵马也已赶到。刘宗敏久经战阵,知道这个时候,自己最好不要进城与田见秀老回回汇合,而是应该在城外扎营,与城内形成掎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 曹cao罗汝才的部队,虽然没有得到李自成的命令,但也自行赶来,在洛阳城南十里处下营,他的想法和刘宗敏一样,城内的部队不少,自己率军进城,反而缚手缚脚,不如留在城外策应。 他之所以赶来,全是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唇亡齿寒。要是现在不帮助李自成一把,一旦洛阳丢失,其他观望的流寇,肯定会一股脑地倒向朝廷那边,这样一来,胜负的天平就会彻底倾斜。 罗汝才的人品不好,他也知道,现在自己想要投降,估计到了岳肃大营,就是有进无出。 罗汝才在流寇之中,属于实力比较强劲的,兵马有五万余众,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老弱。他这次率军三万前来驰援,兵马可谓自己手头的全部主力。罗汝才在南门外,刘宗敏在东门之外,与洛阳城成为掎角之势,可以遥相呼应。兵马计十万众,势力不容小觑。 受招安的这帮流寇,兵马聚在一处,全在西门。全文字无广告他们的兵马也不少,将近二十万,怎奈有的是真心归顺,有的还在摇摆,甚至有两家还没赶过来。 众家头领,现在也算是群龙无首,都在盼望岳大人到来。按理说,岳肃要想过来,连一天都用不上,从济源渡过黄河,就是洛阳的北门,摆开阵势,就能开打,可他竟迟迟没有行动。直到今天,才下令渡河。 如此做法,连官军的一些将领,都搞不清岳肃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为什么不直接渡河,攻下洛阳,非要等到流寇的援军赶来,摆开架势才过去。 三万大军渡过黄河,绕过孟津,也到洛阳的西门外扎营,与一众降将汇合。随后,岳肃召集众将议事,众家首领赶来之后,岳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旨。 这旨意是从京师刚刚送到的,皆是册封降将的旨意。 第一道圣旨是给王坦的。 王坦接旨 末将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坦率先归顺朝廷,尽显忠义之心,知其为当世将才,初投官军,就立有功勋,特职授王坦副将之职,加封王坦为昭信校尉,世袭罔替钦此 臣王坦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坦接过圣旨,欢喜之前尽于颜表,投降这才几天,就混了个世袭罔替的昭信校尉,日后的前程,自然无可限量。 其他的降将对王坦是羡慕不已,这小子也不知交了什么好运,就因为第一个投降,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还是世袭的官。不过也不要紧,我们都是带兵来降的,日后不管怎么说,都得比他风光吧。 接下来的旨意,是给各家头领的,也就是升任他们为总兵副将的圣旨。 旨意读罢,众家头领全部接旨完毕,岳肃这才说道:王国宁刘希尧王坦何在 末将在 三人听岳大人突然点到自己,心中都是一愣,连忙出列躬身施礼。 三位将军初到洛阳,就重创流寇,功勋显赫。虽然没有攻陷洛阳,但也可以记一大功,本帅在此,先行提升王坦为总兵;王国宁刘希尧加封忠显校尉,世袭罔替,本帅这就为三位将军上本请功。岳肃当着满营众将大声说道。 好家伙,只打了一仗,就是没输罢了,王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