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转炉炼钢工艺 (第4/7页)
氧cao作是指调节氧压或枪位,达到调节氧气流量、喷头出口气流压力及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程度,以控制化学反应进程的cao作。 供氧cao作分为恒压变枪、恒枪变压和分阶段恒压变枪几种方法。国内多采用第三种cao作法。 枪位及其控制: 所谓枪位,是指氧枪喷头端面距静止液面的距离,常用H表示,单位是m。目前,一炉钢吹炼中的氧枪cao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恒压变枪cao作,一种是恒枪变压cao作。比较而言,恒压变枪cao作更为方便、准确、安全,因而国内钢厂普遍采用。 枪位的变化范围和规律: 关于枪位的确定,目前的做法是经验公式计算,实践中修正。一炉钢冶炼中枪位的变化范围可据经验公式确定: H=(37~46)P×D出 式中: P—供氧压力,MPa; D—喷头的出口直径,mm; H—枪位,mm。 具体cao作中,枪位控制通常遵循“高-低-高-低”的原则: (1)前期高枪位化渣但应防喷溅。吹炼前期,铁水中的硅迅速氧化,渣中的(SiO2)较高而熔池的温度尚低,为了加速头批渣料的熔化(尽早去P并减轻炉衬侵蚀),除加适量萤石或氧化铁皮助熔外应采用较高的枪位,保证渣中的(FeO)达到并维持在25~30%的水平;否则,石灰表面生成C2S外壳,阻碍石灰溶解。当然,枪位亦不可过高,以防发生喷溅,合适的枪位是使液面到达炉口而又不溢出。 (2)中期低枪位脱碳但应防返干。吹炼中期,主要是脱碳,枪位应低些。但此时不仅吹入的氧几乎全部用于碳的氧化,而且渣中的(FeO)也被大量消耗,易出现“返干”现象而影响S、P的去除,故不应太低,使渣中的(FeO)保持在10~15%以上。 (3)后期提枪调渣控终点。吹炼后期,C-O反应已弱,产生喷溅的可能性不大,此时的基本任务是调好炉渣的氧化性和流动性继续去除硫磷,并准确控制终点碳(较低),因此枪位应适当高些。 (4)终点前点吹破坏泡沫渣。接近终点时,降枪点吹一下,均匀钢液的成分和温度,同时降低炉渣的氧化铁含量并破坏泡沫渣,以提高金属和合金的收得率。 枪位的调节。生产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具体cao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枪位进行适当的调节: (1)铁水温度:若遇铁水温度偏低,应先压枪提温,而后再提枪化渣,以防渣中的(FeO)积聚引发大喷,即采用低-高-低枪位cao作。 (2)铁水成分:铁水硅、磷高时,若采用双渣cao作,可先低枪位脱硅、磷,倒掉酸性渣;若单渣cao作,由于石灰加入量大,应较高枪位化渣。铁水含锰高时,有利于化渣,枪位则可适当低些。 (3)装入量变化:炉内超装时,熔池液面高,枪位应相应提高,否则,不仅化渣困难而且易烧坏氧枪。 (4)炉内留渣:采用双渣留渣法时,由于渣中(FeO)高,有利于石灰熔化,因此吹炼前期的枪位适当低些,以防渣中(FeO)过高引发泡沫喷溅。 (5)供氧压力:高氧压与低枪位的作用相同,故氧压高时,枪位应高些。 恒压变枪cao作的几种模式,如图11所示 A高—低—高的六段式cao作: 开吹枪位较高,及早形成初期渣;二批料加入后适时降枪,吹炼中期炉渣返干时又提枪化渣;吹炼后期先提枪化渣后降枪;终点拉碳出钢。 B高—低—高的五段式cao作: 五段式cao作的前期与六段式cao作基本一致,熔渣返干时可加入适量助熔剂调整熔渣流动性,以缩短吹炼时间。 C高一低一高一低的四段式cao作: 在铁水温度较高或渣料集中在吹炼前期加入时可采用这种枪位cao作。开吹时采用高枪位化渣,使渣中含(FeO)量达25~30%,促进石灰熔化,尽快形成具有一定碱度的炉渣,增大前期脱磷和脱硫效率,同时也避免酸性渣对炉衬的侵蚀。在炉渣化好后降枪脱碳,为避免在碳氧化剧烈反应期出现返干现象,适时提高枪位,使渣中(FeO)保持在10~15%,以利磷、硫继续去除。在接近终点时再降枪加强熔池搅拌,继续脱碳和均匀熔池成分和温度,降低终渣(FeO)含量。 四、造渣制度 造渣是转炉炼钢的一项重要cao作。所谓造渣,是指通过控制入炉渣料的种类和数量,使炉渣具有某些性质,以满足熔池内有关炼钢反应需要的工艺cao作。造渣制度是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渣料的种类、渣料的加入数量和时间以及加速成渣的措施。由于转炉冶炼时间短,必须快速成渣,才能满足冶炼进程和强化冶炼的要求,同时造渣对避免喷溅、减少金属损失和提高炉衬寿命都有直接影响。 一、成渣过程及造渣途径 转炉冶炼各期,都要求炉渣具有一定的碱度,合适的氧化性和流动性,适度的泡沫化。 o吹炼初期,要保持炉渣具有较高的氧化性,∑(FeO)稳定在25%-30%,以促进石灰熔化,迅速提高炉渣碱度,尽量提高前期去磷去硫率和避免酸性渣侵蚀炉衬; o吹炼中期,炉渣的氧化性不得过低(∑(FeO)保持在10%-16%),以避免炉渣返干; o吹炼末期,要保证去除P、S所需的炉渣高碱度,同时控制好终渣氧化性,如冶炼[C]≥0.10%的镇静钢,终渣(FeO)应控制不大于15%-20%;冶炼沸腾钢,终渣(FeO)应不小于12%,需避免终渣氧化性过弱或过强。 炉渣粘度和泡沫化程度也应满足冶炼进程需要。前期要防止炉渣过稀,中期渣粘度要适宜,末期渣要化透作黏。泡沫性炉渣应尽早形成,并将其泡沫化程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以达到喷溅少、拉碳准、温度合适、达到磷硫去除的最佳吹炼效果。 转炉成渣过程,如图12所示: o吹炼初期,炉渣主要来自铁水中Si、Mn、Fe的氧化产物。加入炉内的石灰块由于温度低,表面形成冷凝外壳,造成熔化滞止期,对于块度为40mm左右的石灰,渣壳熔化需数十秒。由于发生Si、Mn、Fe的氧化反应,炉内温度升高,促进了石灰熔化,这样炉渣的碱度逐渐得到提高。 o吹炼中期,随着炉温的升高和石灰的进一步熔化,同时脱碳反应速度加快导致渣中(FeO)逐渐降低,使石灰融化速度有所减缓,但炉渣泡沫化程度则迅速提高。由于脱碳反应消耗了渣中大量的(FeO),再加上没有达到渣系液相线正常的过热度,使化渣条件恶化,引起炉渣异相化,并出现返干现象。 o吹炼末期,脱碳速度下降,渣中(FeO)再次升高,石灰继续熔化并加快了熔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