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帝国_第四十四章 淮海烟云(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淮海烟云(4) (第1/2页)

    能押的都押了,此言可无半点虚假。

    “终是检验这支军队成色的时候了!”柴宗谊喟然长叹,虽然在军方要员面前一直保持着亢奋与自信,但在面对自己的几个文官时,终于流露出几许担忧,武宁军毕竟没有打过真正意义上的会战,如果此次军事行动没有成效,那他之前开镇建衙的所有举动都付诸东流了。

    相比离去武将的雄心万丈,几个文官则是一脸疲惫,对于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既有压力释放后的轻松,又有与柴宗谊相仿的担忧。

    欧阳晟领导的政府机构在这这大半年来可说是整个武宁军体系的亮点,实际上这支草草促成的政府班子经费匮乏,编制简陋,完全契合这个时代武人治国的风格,尽管如此,但他们在重建城郭,流民安置,军需供应和厘清田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与军方那点微弱的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正是这个草台班子兢兢业业的运转才支撑起了武宁军四大营的建设。

    然而对于民生经济这种神秘科目,柴宗谊本人可以说一无所知,虽说他来自无比伟大的二十一世纪,但若要一个机关党报记者以一己之力去规划出什么条条框框,从而决定徐州七十万百姓今后的奋斗方向,那绝对是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统治下的人民。

    至今为止,他手头根本没有什么成熟的发展计划,也没有什么一定要追求的理想化的目标,虽然确立了棉纺业的重头地位,还命令陈安平改良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但都是现阶段见不到经济效益的运作,实际上因为一开始胡乱搞科研还浪费了不少钱,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就像在唱那首跟着感觉走,而这也是文官之长欧阳晟最为担心的地方。

    如今,徐州财政已经到了恶化的边缘,这次军事行动在武宁军看来是扩大影响,建立声威的举措,然而在文官体系,包括柴宗谊本人都深切知道,这是为了保证徐州不破产的当务之急。从春耕时,柴宗谊大肆种植棉花开始,武宁军行政体系就在算这大半年来的账务。

    柴宗谊是去年冬天入主徐州的,当时秋收已毕,徐州的府库已经完成了对汴梁的押解,而刘赟本人并没有聚敛什么财富,或者说为了访仙求道花了个干净,这导致柴宗谊得到的徐州官衙是个空壳。当时,柴宗谊用从汴梁带来的积蓄完成了对军队的赏赐,军营的修建,城郭的改造和俘兵的安置,接着又用郭威给的体己钱(从宫里要来的珍宝)和对本地富户的压榨,以及对淮南商人的欺骗熬到了今天,当然仅有这些钱只能堪堪维持,柴宗谊劳动军队对境内邬堡的扫荡实质上也没赚到多少,在安置完流民,军属之后,要推动武宁军打仗已经是杯水车薪。

    在这段时间柴宗谊已经干了不少有害大周和谐安定的事,但这也只是维持徐州现状不变,想要深化发展,走正道的话只能等今年秋收之后,毕竟他打着兴工商赚快钱的注意也只是空喊口号,连农业基础都十分薄弱,何谈工商业,就算造好了上千台纺织机,没有原料也是白搭。

    万不得已只好来邪的。在欧阳晟的建议下,柴宗谊截留了六成运往汴梁的淮盐,并把应该交付中央的徐州盐税扣留了七成,这批盐换来了粮食和棉花丝麻等物,也是推动这次军事行动的原力。

    如果说逼迫兖州造反是出于政治需要,那么打海州有一半的原因就是为了填补亏空。海州的盐就算部分押送去了南唐,把底掘干净也够还给朝廷,更何况有了盐场在手,不啻于掌控了一个造币场,要知道这时代除了大唐制钱还有点公信力,各个政府都在滥造货币,相互进行恶意渗透,就算富庶的两淮经济也将近落到粮本位的层面,相对来讲,盐是最硬的通货。

    无论柴宗谊将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的口号喊得再响亮,对于宝藏才是真的垂涎三尺,他起家的部队就是靠着地窖秘藏武装起来的,对于不劳而获的东西他最喜欢,而海州除了盐,还有煤矿和水晶,前者已经在逐渐利用了,而水晶,柴宗谊相信在这时代还没被发现,大不了到时让陈安平领人去勘探好了,虽然他不专业,但这大半年他已经横跨N个行业了。

    海州之战一定要赢,至于兖州会是什么情况他倒并不担心,所以他将教导营的兵力全部投放到了南线,而在北方只让鲁邦的二营和陆飞的贼兵去掺和。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欧阳晟再次表示了疑虑。

    “属下并不怀疑贺兰将军的能力,只是教导营全是从未上阵的新丁,虽然公子令郑恩和赵凤去啃海州这块骨头,但是涟水左近的唐军也不可小觑啊!”

    “唔。”柴宗谊点了点头,他对这个问题也有些犹豫,虽然只要求贺兰瑾将唐军赶到泗州地界上,但新丁上阵就算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