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离间计 (第1/1页)
“函谷关守备都尉正是牛辅,此人好大喜功,贪得无厌,虽有谋略及勇力,但目光颇为短浅,明公正可以此为突破口!李儒既是董卓女婿,又是其首席参谋,甚得董卓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之蛋’,幸亏贾诩的横空出世!此人才略确实是旷古烁今,但是亦为李儒所忌,近日贾诩的谋略取得不菲的功绩,李儒自感地位岌岌可危,郭某预留的一手‘离间计’眼下已是收获时节!”郭嘉言笑晏晏,言外之意贾诩计略的实施其还有推波助澜的功劳。 “成败在此一举,倘若逃出升天,天大地大便任某等驰骋了!”你目露精光,眼眸之中覆雨翻云,乾坤叱咤。 ****** “董卓此人狼子野心,居然...咳咳~~~”汉灵帝病体恹恹,枕卧在龙榻之上,此刻闻得奏报更是气得急火攻心,数口老血喷出,脸色愈发苍白,精气神竟散去些许,恍若孤独无措的耄耋老者。 “陛下,您千万保重龙体,自有勤王之师来制裁他的!”此刻一位白面无须的老太监正目露忧色,软言劝解道。 寝宫前的大堂内,一干文武老臣此刻正惴惴不安,既不敢高声谈论恐惊扰了圣驾,又因胸怀万言不吐不快,陛下英雄暮年,董卓掌生缘灭,手握虎狼之师,骤然发难,宵禁九门,满朝文武俱成了瓮中之鳖! “给朕拟旨令西凉马腾,荆州刘表,冀州袁绍火速率师勤王...”汉灵帝强提一口中气,发出了最后一道圣旨! ... 当日傍晚,“陛下殡天了,立长子刘辩为汉少帝,宫锁九门,传旨天下诸侯进京勤王!”老太监声音凄恻尖锐,略带哭腔地传旨道。 “陛下!”“陛下...”... “德阳殿”中哭声此起彼伏,更有忠心老臣以首捶地慨然殉葬赴死的,其情惨烈,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万岁坞”,自洛阳哗变之日起,董卓的府邸便被更名为万岁坞,目无君上竟至如斯。 董卓高居主座之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极大地满足了他的野心,此刻李儒忝居左侧第一客席,本该笑逐颜开,高谈阔论,然而此刻却是眉头微皱,似有计较。 贾诩由于近日接连献上妙计,大受董卓器重,此番论功行赏自然也是有其一席之地,此刻坐在李儒的下首。 武将之列以吕布、李傕、郭汜为尊,牛辅、樊稠、华雄等人因有将命在身,各自扼守在机要之所,此刻并未列席。 想必郭嘉所谓的“离间计”此刻已然奏效。 时光回溯,夜色凄迷,树影阑珊,李儒府上,一人黑纱罩面,全身埋藏在素麻葛衣之中,与李儒相对而坐。 此刻李儒却是面红耳赤,气急败坏,较之平日的文采风流,气质儒雅当真是相去甚远。 “文优,若不知足,祸必不远,古人之谓也!今日汝为董公面前之红人,他日必能位列公卿抑或复有他求?”神秘人哂笑一声。 “某虽不才,蒙董公器重,大小事宜莫不相商,得遇明公若此,李某之幸也!李某念你与故交程昱有旧,不再苛责你恶意中伤之罪,莫再自陷!”李儒怫然不悦道,袍袖一甩已有逐客之意。 “郭某此来但为先生计,若不见容,郭某甘受其罚!”此神秘人竟然便是郭嘉。 “哼,任你巧舌如簧,李某倒要听听你有什么说法!如若大逆不道,暗结反意,李某决计不会轻饶于你!” “先生明鉴,董公派遣吕布统掌羽林卫,巡弋京师,谅朝中文武大员也翻不起什么风浪!”郭嘉语势一缓,拣些好听的率先说道。 李儒脸色稍霁,似有傲意地出声道:“这本就是出于李某筹划自然万无一失!” “文优,郭某有一言不知当不当问?董公成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功劳该如何划分?究竟是李先生的固本之计占据功劳最大还是吕布武定羽林卫略胜一筹?”郭嘉连连追问,李儒竟哑口无言,颇有几分沉吟之意。 但郭嘉清楚文人尽管看不起文人,但是武将在其等眼中更加不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所有文人在这一点认识上却是惊人的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这…这…董公自有裁断,我们做臣子的自然是殚精竭虑,哪里会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李儒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将一名忠臣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呵呵…文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这番奉承之话留待董公面前再说不迟,郭某不过是一介山野草民,多说无益,徒增笑耳!”郭嘉字字句句说得抑扬顿挫,听在李儒耳中却如同针毡。 “吕布勇力无双确实不假,但是如若没有李某的计谋,调开了执金吾的亲卫队,恐怕其也无法轻易得手,反言之倘若未能一击得手以致打草惊蛇必自陷被动!难道此功不应该是李某居首吗?”李儒终于是道出胸中不快。 “文优所言极是,郭某作为一名旁观者亦有此感,但是夺取畿卫京城的功劳较之‘挟天子以令诸侯’,连坐之令治军,以战养战,促成本部力量暴涨,所云种种,难道后者的任何一个功劳会弱于前者?!平心而论,文优先生认为郭某所言可有偏袒造作之嫌?”郭嘉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儒沉吟不语,眉头深锁,似乎在权衡其中利弊。 郭嘉冷眼旁观,并未出言催促,以李儒之智力自然能够看透其中得失,何去何从自有决断。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为何人所派?”李儒忽而出声道。 “郭嘉,现如今乃是白身,江东侯府上区区门客耳!”郭嘉轻笑一声,起身作势离去。 “先生此行乃是出自江东侯授意?”李儒仍不死心,据其所知,江东侯林尘有黄巾军的背景,是以入仕以来一直为朝廷所忌惮,朝中党派阵营林立,但偏偏对其不甚待见,既不拉拢也不打压,只因其深居简出独善其身,如今洛阳城风云暗涌,其反而在这个节骨眼行动了,难道...其此举究竟有何深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