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财政预算(下) (第2/2页)
面施行财政预算制度,全年财政预算将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种预算是由下而上,具体点说比如工部,首先由工部下属的各个部门主官根据本部门的人员编制工程计划,按实际需要,将来年的支出预算统一交到工部尚书手上,由工部尚书审定之后,提交尚书省审计司; 审计司根据你的工程计划,详细核算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资金,得出评估后将预算申请与评估报告一同交给政事堂; 由政事堂和皇帝一起,根据审计司评估报告以及户部提交的岁入总额和来年的经济预测。进行全局把关,最终决定这项工程是否施行,哪项支出应该优先照顾。 户部再按政事堂的决定予以拨款。 第二种预算是由上而下。就是政事堂根据国家的需要,制定出各种长远的战略目标,比如治河工程。或者对外开战对民生的投入等等,目标制定好后,将具体工作分派给相关部门; 各部门核算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少资金,将预算提交审计司审核,经政事堂确认,户部拨款。 以前朝廷的财政支出,都是被动的,包括政事堂的宰相心里也没个底。哪里需要钱了,就往哪里砸,结果砸来砸去,到最后发现钱不够用了; 有些事情本来可以拖一拖,由于当时感觉国库还有些钱,便都砸进去了,到后来有了更急迫的事情需要用钱。却拿不出钱来,事情耽误了,财政也透支了。 有了这项财政预算制度,基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政事堂的宰相在年初就能作一个宏观把控。最大限度地控制财政赤字,把有数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大宋的财政支出从无序变成有序。 政事堂决定之后,再将这项政策拿到朝会上去讨论,这种讨论已经不是施不施行的问题,而是让各级官员拾遗补漏,使政策更加完善,更符合大宋的实际情况。
甚至将这项政策通报全国,让各地官员以及读书人加以讨论,但凡有意见的,都可以上书朝廷,这是杨逸自己提议的,财政预算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一种政策,用到大宋这种君主制社会上,到底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他心里同样没底。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财政预算将关系到大宋今后的国策制定,以及各部门的运作方式,官员的绩效评估,甚至有可能在大宋引发方方面面的变革。 如此重大的一项政策,杨逸觉得有必要交给全大宋的有识之士加以讨论完善,这可不是他学画画,来不得闭门造车。 这项政策一经公布出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地方官吏,名士大儒,州中学子,甚至青楼中那些才华横溢的姑娘,都开始热烈讨论这项政策。 很快,苏东坡和范纯仁分别上了一份奏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从方方面面剖析了这项财政预算政策; 范纯仁提出,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绩效审核部门的协同,某一笔钱拨给某个部门后,最后绩效如何就需要这个部门进行核实,不能光看这个部门的年底工作报告,否则绩效预算就是一纸空谈,反而给了各部门官员更多以权谋私的机会。 苏东坡提出,财政预算能否起作用,关键看审计司的职责履行得怎么样。审计司掌握着各门部的预算审核权,权力过大,必须另加以制约; 否则若是审计司官员贪赃枉法,接受某些官员的贿赂后,在审计预算时予以偏袒,则财政预算制度反而会害国害民,国库的钱都花到了不该花的地方,或者说本不该花这么多钱,结果却多支出了好几倍。 可以说苏范俩人都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指出了财政预算这项制度的脆弱xg,以及应该完善的地方。 政事堂根据他们这些意见修改政策的同时,还给予钱帛嘉奖。 各地的官员士子,就此项政策也提出了许多改良意见,但凡有见地的,朝廷都给接纳,并予以嘉奖。 真算来,这也是朝廷发现人才的一个机会,而那些读书人为能参与到国家大政中来,也倍感兴奋,对朝廷也更加拥护。 总体而言,财政预算这项政策的推出,支持的声音占八成以上,杨逸一下子又成为大宋的风云人物。 但他还没停歇,财政预算确定下来后,杨逸再接再厉,立即抛出的奢侈品消费税的提案。 如果说之前的财政预算是节流,那么这项奢侈品消费税就是开源。 :感谢霞飞双颊美女大神的打赏,呃,俺正在考虑下一章的章节名要不要就叫霞飞双颊,然后在一章里喊够一千句美女万岁,以求得美女大神更多的打赏,好歹给粉丝榜上添个盟主什么的。啊别砸我俺就想想而已,哈哈哈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66721.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