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翰林画院(上) (第2/2页)
和又清娘在杭州天天临摹大师画作,谈不上出彩,但提笔画出几样景致儿是不成问题的。 从这句诗看来,翠竹小桥酒家是诗句中所描绘的实体,只要不傻,这谁都知道。 而关键之处是如何处理这几个实体的空间关系,说白了就是怎么布局,怎么着墨,以哪个为主,哪个为次,重点突出什么,如何才能让你的画生动地把这句诗的意境描绘出来。 俺家清娘说了,绘画关键的是意境,否则你画工再好,你也就是个画匠,成不了大师。 俺家清娘还说了,落笔前一定要在脑海中把整幅画清晰的构思出来,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影像,甚至一草一木的浓淡先后都构思清楚,才能落笔,这样的画才具有神韵。 俺家清娘还说了,画画是用意,不是用手嗯嗯,这一点杨大学士至今还有些迷迷糊糊,这不用手,俺脑海中想得再好,别人也看不到呀 俺家清娘又说了算了,清娘那丫头说的可不老少,要是全把她的话想一遍,这画也不用画了,直接交白卷吧,不这会太丢人吧听说钱钟书考数学也交过白卷来着。 对了,俺家清娘还说了,作画要神到,俺这都想到钱老考数学的事去了,算不算走神 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桥边卖酒家杨逸开始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句诗,翠竹小桥酒家,这到底哪个才是关键呢 要不要画个武松在景阳岗狂饮十八碗的画面呢或者孙二娘卖酒,还有人rou叉烧包算了还是画武松吧,杨逸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开始沾墨下笔,旁边是小桥,嗯,这个跟清娘画过,照搬;桥头是翠竹,这个更好画,我画我画再来一根,对了,再加几根笋,有竹没笋不象话,这个更简单,我画,我画咦,这纸怎么这么小呢天啊没纸了,我这酒家还没画呢让武松去哪儿喝酒
难道把这画把到丰乐楼旁边去挂用丰乐楼充数 可主考官不会去丰乐楼看画呀除非在丰乐楼请他一顿,不行,那地方菜可贵了 怎么办对了,后世开车在路上,一般看到汽油10元升的字样,就知道到加油站了。 嗯嗯,酒楼没地方画了,就在竹子上挂块牌吧,这样人家也知道这儿有酒家了。 三碗不过岗。 杨大学士大笔一挥,五个字龙飞凤舞气若游缕呃,怎么能这么说呢应该说气吞万里如虎才对,嗯,要不要把武松在里面这几个字加上去呢算了,人家也不知道武松是谁。 咦怎么都看着我呢 杨逸本就是后来人,加上把自家清娘的话想了又想才下笔,前面的十来个考生早就交完卷了,一个二个都围在左近看他作画。 杨大学士有些腼腆,红着脸向大伙拱拱手,把画交上去,主考官李唐得了李四喜的交待,也没叫破他的身份,含笑接过他的画,走进了考官们所在的学舍。 李唐并不老,不到三十五岁,河阳三城人,人物风流俊雅,前两年才进画院,擅画山水,兼工人物,如今已是待诏之职,杨逸在世后时就听过他的大名,据说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次杨逸来画院主要就是想拜他为师的。 等李唐再出来时,杨逸眼睛差点瞎了,一个十岁的年轻人,玉带紫袍,倜傥风雅,不是端王赵佶是谁。 若说赵佶出现在画院不奇怪的话,那他身后跟着的那个人,就让杨逸有些牙疼了。 此人正是在杭时被他拒绝的米友仁,他身上穿着待诏的官服;显然,他已经成功进入画院了,杨逸再看看赵佶,心中便了然,看来人家米有虫是另攀上高枝喽。 赵佶和米友仁见了杨逸,也不禁愣了愣。 杨逸与赵佶之间其实谈不上深仇大恨,以前不过是一些意气之争,数年地去,大家一直相安无事,谁也没去惹谁,但毕竟有过冲突;现在忽然在画院遇上,赵佶和米友仁和李唐站在一起,显然是考官,而杨逸竟在客串考生,这情景下见面,彼此间不由得大眼瞪小眼,就是不说话。 李唐拿着两幅画,对下面的考生说道:这次参试的十六人中,只有两人的画充分描绘出了竹锁桥边卖酒家意境;而大多数人都把如何体现竹林桥边的酒家作为画面重点,或远景,或近景,或热闹,或清幽,不一是足;但其实,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的意境不在竹林,不在小桥,更不在酒家,而在于一个锁字,怎么用笔墨把这个锁字体现出来,这才是关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